刘璐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将信息化网络的优势与高职化学教学特点相结合,构建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水平化学在线课程。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实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在线课程; 高职化学课程;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逐渐发生变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更有效地整合教育和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上开放课程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规定:“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见,建设在线课程已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特色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最新选择[1]。
一、高职化学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概念理解为重点,注重应用与实践,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为建筑、报关与工程造价、汽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定性分析基础,它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然而,苏州建设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化学的教学主体是高职一年级学生,他们只接触了初三一年的化学教育,基础薄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高职化学的理论知识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课后又无从反复学习,从而很大程度地减弱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苏州建设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五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无化学专业,化学课程仅作为公共基础课,缺少专业的化学实验室,不能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实验体验,使其无法真正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另外,课程的部分理论知识点更加抽象,一些物质的空间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机制难以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过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单一教学手段,难免出现课堂容量过大、教学形式单调化、教学资源欠缺,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2]。有限的课堂只允许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但不能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在线课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打破传统“面对面”的局限,为学生提供跨越时间和地域的互动交流平台,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和个性化学习[3]。由此可见,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
二、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化学在线课程建设
(一)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泛雅是一个基于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学服务系统,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空间为平台。泛雅集资源管理、教学互动、在线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成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是一个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在线教学提供全面支持。借助该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专业在线课程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互动平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分析的平台。
(二)高职化学在线课程建设理念
1.课程建设原则。根据高职化学教学的要求,化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符合以下原则:以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在线开放课程标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资源的广泛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提炼以及对学生要求的分析;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带来更多效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捷有效地支持与服务[4]。
2.课程建设思路与定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高职化学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模式,明确化学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定位:以便于学生学习为前提,充分调研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在线课程建设[5],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化资源,将枯燥的书面文字与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相结合,为学生呈现多样性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提供广泛开放的学习空间,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满足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高职化学在线课程内容建设
1.课程调研。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化学在线课程,是保障课程应用和推广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在线课程的质量,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以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为基础,辅之以理论研究和实践,从调研中发现高职化学类课程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同类院校在線课程建设的情况。在此调研中,共收集了629份有效学生问卷和78份有效教师问卷,并根据问卷结果的分析,撰写问卷调查报告,依据调研结论,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学生、社会的需求开发在线课程。
2.资源建设。优质资源是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和可共享性。从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需求特征出发,梳理适用的学习内容。以物质结构、理化性质、反应机理和实验探索为主线,将相关生活生产实际应用作为拓展资源,注重理论、实践和职业的结合。依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微课、图片库、拓展知识库、试题库(包含作业、单元测验和考试)、讨论交流社区等。学生可通过移动客户端或电脑网页登录化学泛雅网络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参与在线测试等。
建设的课程资源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性、体验式学习环境之余,还要有助于教师的应用和提升。整理和完善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件及电子教材教参。
3.模块设计。基于在线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自我提升和体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作为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的互动媒介,在线课程界面应满足学生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需要,其模块化结构、内容布局和资源展示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化学课程的实际特点设计在线课程的整体框架,重点突出化学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此基础上,化学在线课程设计了6个主要功能模块:课程门户、课程内容、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学习评估、教学管理。(1)课程门户包括课程介绍、教师团队、课程章节、参考资料等,旨在向学生介绍课程概况,让学生理解并熟悉化学课程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对化学有全面的认识。(2)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单元和学习单元,按照章节进行制作,以标签分为学习任务单、学习课件、任务点、微课、测验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提前查看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可进行标记,在课中学习时与老师沟通,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理论学习、实验模拟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3)资源共享包括教材教参、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资源、微课视频、题库、知识拓展等,辅助学生课后自学,巩固加深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进行交互性学习。(4)教学互动包括课程发布、课堂活动、答疑讨论等,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表达自己的疑虑。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改进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5)学习评价包括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自我评价反馈学习效果。(6)教学管理主要用于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统计等。例如: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章节访问量”等,对其学习进度及时督导。
4.考核方式设计。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课前自学、课堂表现和任务实施、作业和成绩三个方面。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以教师评价为主,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化学在线课程教学成效
(一)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将分散的课程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完成资源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学资源,使资源更加全面,更加多樣化。
(二)有利于教师实施多种教学模式
利用大量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程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任务驱动式、小组协作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线课程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细分,打破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入在线课程,带着兴趣和疑问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反复学习观看,让学生从接受式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在线课程教学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相关资源和信息,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教与学工作,体现了在线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在线课程教学,对学习场地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和限制。在普通的教室教学环境下,由于缺乏相关机房设备,导致无法正常登陆平台而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式、交互式学习。目前,泛雅网络平台已经推出移动手机端APP,进一步对平台上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和模块呈现等进行了优化,使其更便于学生利用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混合式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在已建网络平台基础上,借助雨课堂、希沃授课助手等其他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教学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对教师混合式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产生一定的变革性影响。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捷性,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资源的更新,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开启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在线课程真正成为学习者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运福,杨晓宏,周效章.我国在线课程评价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7):70-78.
[2] 代丽丽.“慕课”资源在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借鉴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8):206, 208.
[3] 谭波涛.基于泛雅平台的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素养,2017,(11):132.
[4] 沈翔.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17-120.
[5] 汤发俊.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