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確定为该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落实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主渠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揭示出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法治意识 法治思维 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36-02
一、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法治意识的内涵,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已形成共识。法治意识广义上是指社会实践个体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狭义上是指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形成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主要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思想政治教学是落实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有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中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准确把握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目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有效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由于新课标的颁布和教材的更新,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在这磨合转变期间,部分教师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不能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这些法律知识是以隐性的方式蕴含在教材里,并没有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传授法律知识为主,忽视了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从教师自身来看,大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已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曾经修过相关法律课程,但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知识,掌握的法律知识较为零散,不足以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契合,教师的自身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
(2)法治意识的教学资源挖掘不充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学资源的主要开发者。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一方面,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总结前人经验和思想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但是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笔者在教学观察中,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仅局限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来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这显然是不够的。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挖掘限于文字和音像资源,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需求。挖掘教学资源,只是教师独自探索,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难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自觉性。
(3)法治意识的培养方法选择单一。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选择正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教育实践发现,教师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时选用方法较为单一。不能适应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需求,无法实现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许多的教师试图通过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但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法制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只是通过机械的灌溉和说教,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很难使其把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部分教师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选用大量法律案例,却往往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有学生认为法律是国家的事,与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与自己的生活更是遥远。所以,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综合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拥有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经验,从而有的放矢地培育中学生法治意识。
三、加强法治意识教学,增强中学生法治意识
(1)把握教学目标,培养法治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重视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立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为主线,展开教学。不仅传授学生法律知识,更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使中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尊法、守法、用法。就教师自身而言,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培训,或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健全法律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法治实践能力,形成法治思维,建立法治情感,培养法治意识。
(2)挖掘教学资源,培养法治意识。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弥补学科体系的不完善,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其他学科领域和法律有关知识,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师在挖掘教学资源时,可以采用多渠道来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辩论、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教育基地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在《经济生活》征税和纳税中,教师可以播放宣传片《国务院关于税收改革》,补充税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税收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3)综合选择教学方法,培养法治意识。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并不是固定运用某一方法就可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构建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这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综合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通常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来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例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中的民主选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选举内涵、类型、影响选举方式。更要让学生了解选举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体验教学法,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市长选举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验,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思维,在实践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法治意识就蕴含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其培育的有效策略就在教师的积极探索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既需要国家的引领,也需要教师的辛勤培育。因此,我们要重视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遵循教学策略,做学生法治意识的“引路人”,使其具备法治意识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林冬雪. 基于法治意识培育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