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部分书院的经费筹措与支出

2019-04-01 09:20诸葛晓影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费书院

诸葛晓影

摘要:清朝书院的经费来源丰富,官民共助共管;国家、行政人员以及民间对教育的重视共同支持了书院的经费支出,使得书院普遍发展繁荣。文章通过清代部分书院的经费状况,尝试窥探书院经费的筹措与支出情况。

关键词:书院 经费 筹措 支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05-02

书院在古代类似于当今高等教育院校,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书院建设之初,仅是知识分子用于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后政府加大了对书院的控制,给予经费补贴,使书院成为兼有官学成分与私学教育形式的新型教育场所,构成了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如同现如今的大学一样,古代书院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书院经费是指为了保证书院开展正常的活动而投入和消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1]经费是教育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书院而言,亦是如此。文章选取了清代我国部分地区书院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支出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自己浅陋的想法。

一、书院经费概述

书院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书院。按照其服务的对象,可以将书院分成家族书院、乡村书院、县州府省等各级地方书院、皇族书院、侨民书院、华侨书院、教会书院、少数民族书院等。其服务对象和性质的多样性,使得其获取经费的途径也呈现出多样性。从笔者查找的资料来看,明清时期,北京书院、广东书院、贵州书院、广东雷阳书院和长沙府书院等,其主要经费来源有官府拨付、官宦捐助、民间资助以及书院的自主经营等。

官府拨付,是指当局政府实施书院优惠政策。宋朝以后,由于书院影响日益扩大,为加强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官府开始通过赐田、赐金等方式资助书院建设。官宦捐助是指官僚通过捐银、赠田等方式支持书院建设。民间资助是指我国古代士绅及各界民间人士资源、无偿地为书院捐赠银两、田地和房屋、店铺等的行为。书院的自主经营的主要形式有出租田产、房屋等院产、发商生息。

总的来说,书院经费包括建设和修缮书院所需的经费和经营书院过程中耗费的人力所需的经费。建设和修缮书院所需经费包括建材费用、土地费用和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的费用;人力的投入包括开展讲学、讲会、会讲等教学、学术文化活动所用的人力,主要由山长、堂长、教主、馆师等书院的学术首领以及其手下的辅助人员所需的费用体现;管理书院事务所费的人力,主要由监院、总董、钱粮官等书院的行政首脑及其属下的勤杂人员所需的费用体现;院中生徒所需的费用,即“膏火”,这项费用是书院经费耗用最大的一部分。

二、清代北京书院经费的筹措与支出

北京作为清代的政治中心,书院的数量和规模都发展到了顶峰。清代建立了18所书院,主要有潞河书院、金台书院、卓秀书院、云峰书院等。著名的潞河书院由总督仓场张仪朝、知州朱英主持创办。当时书院新址在文昌阁,而文昌阁的租用金,正是当时州县捐赠的900余金。密云县的白檀书院创办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道光十三年,密云县令李宣范发动当地绅士捐廉几千两白银,从中拿出1000多两对白檀书院进行了重建。北京城內的金台书院,由于规模比较大,用于建造与修缮的费用更是庞大。光绪初年,时任顺天府尹的周家楣对金台书院进行重修。当时,一些名宦大员纷纷慷慨解囊,其中李鸿章、周家楣和天津关道郑藻如、常镇道沈敦兰、宁绍台道瑞璋、奉锦道续昌各自捐银1000两,东海关道方汝翼捐银2000两。[2]

三、清代雷阳书院的筹措与支出

雷阳书院经费主要来源是官府拨付。而官府拨付,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拨给钱粮。一是拨给学田,由书院经营获取收入,从而用于书院经费来源,事实上,经营学田的收入是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清代雷阳书院的经费来源与管理》中提到,康熙二十八年,孔子六十五代孙孔衍海就任雷州知府后,把雷阳书院非法侵占的捐田收回。除政府拨给学田外,官员、富商、士绅的捐赠是书院经费来源的另一渠道。捐赠有多种形式:资助银两,或者捐以书籍。或者以奖学金等形式进行。[3]此外,书院经营收入还有存放在当铺银两的息金和学田的经营管理收入,也是主要经费来源。

书院中,一般正常支出主要包括山长及教学员工的薪金、工勤人员的费用、学生的膏火费、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类似于现在的奖学金,对学生的奖励分为等级和名次,学习方面的奖励,第一名可得一千文,第二、三名则分别可得五百文。另外,还有根据德行和山长月课、经古中生员、童生等各取第一至第五名给予赏银。

四、清代长沙府书院经费

跟清代大部分书院的情况一样,长沙府经费的筹措途径主要是拨置、捐置、自置、清复四种。书院的支出方式有掌教(院长)的修金、薪膳、聘仪、贽见、节仪和程仪,生童的膏火费和奖赏费;祭祀费中的开馆祭先师、春秋丁祭和香油;行政中的监院薪修;斋长津贴;首事车马费;开馆酒席费;礼房纸张费;书办工银纸张费;岁修费和门房院役工食费等。教学是书院经费的主要支出,包括山长薪修和生童膏火;藏书是书院经费支出项目之一;祭祀是书院经费支出的重要部分。

宋代以来,官府加强了对书院发展的控制,到了明清时期,书院的受控制程度更是达到了顶峰,因而,以上所研究的书院都是历史上在当地影响较大、受官府的资助较多,或者是由官府官员发起建设和修缮的书院。其特点是历史悠久,记载的资料相对丰富,资料来源为当地地方志、县志、档案等。

以上书院的发展和资金的顺利筹措离不开当时政府对书院经费的投入和调拨的支持,那属于书院类型之一、对书院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的家族书院的经费筹措如何解决?一个家族如何支撑庞大的书院经费开销?

家族的团结与对教育的重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不少家族书院凝心聚力,筹措全家族经费用于建立家族书院。如宋代北溪崔氏大族,认为办学不仅可以“希易又知学非特以自淑,亦将以淑人……乃集其宗族之亲而议之,协众力,鸠众财,即其祖居之旁创为书院,规模甚巨,萃诸子侄就学其中”。又如福建建宁蒲城为宋代大儒真德秀故居所在地,元延祐年间,“其族人用建安祠朱文公之比,筑室祠公,相率举私田,给凡学于其宫者,而请官为之立师。”后江浙行中书省向上秉报这件事,得到了朝廷嘉许并且获得“西山书院”之名。此外,也有一些家族书院是当地政府协助兴办的。若家族先辈中有历史文化名人,政府出于弘扬文化或是纪念名人,便主持倡导兴办。如宋景定年间,判府提刑杨允恭于道州修葺濂溪旧宅,“合谏议(周敦颐之父)元公,俾祠于正堂 。就立儒学斋于其右,求周氏之族龆龀以上者,得二十余人,选族之长主祠,提其纲,专教谕之责……凡异姓之子弟愿附斋就学者,亦听焉”。尽管他属于家族书院,但其设立却是在政府倡导下为崇德报功,彰显道统而进行的,这类书院兼有祠祀与行教双重使命。

综上所述,清朝书院的经费来源丰富,官民共助共管,经费的经营在市场经济萌芽的时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书院经费的使用目的在于服务教学,教学支出占书院支出的最大份额;此外,家族书院的存在可以看到当时百姓对教育的重视,当然侧面也可以窥见科举制度对书院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家、行政人员以及民间对教育的重视共同支持了书院的经费支出,使得书院普遍开展繁荣,其经费在使用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充分体现了书院对教学、教学人员和学生的重视,在当代教育改革中,也许可从其中借鉴一二。

参考文献:

[1]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赵连稳.北京清代书院经费支出考察[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86-9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经费书院
致知书院间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远东运动会募捐机制探析
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书院复兴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书院精神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收费制度下农业院校研究生经费资助途径拓展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