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兰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作为高考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地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通过日常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性。但是笔者发现,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中,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障碍。对此,笔者进行了学习障碍原因调查与访谈,以期探究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地理 学习障碍 原因分析
地理教学并不只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原理的学习,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视角的教学。然而当前地理知识学习中还存在很多因素,阻碍地理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笔者在调查中问卷发放一共98份,收回98份,并且全部有效,以此根据有效问卷试述地理学习的障碍因素。
一、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缺乏地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就学习兴趣而言,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爱学习地理时,才会有学习的动机。但是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6.2%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地理,也就是学习兴趣并没有建立起来,学习的枯燥感是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教学中,这一原因主要是受到“地理是一门副科”观点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并没有重视地理学科,自然不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以至于有50.2%的学生认为当地理成绩考不好时是无所谓的。就学习目的来讲,地理学科除了是为学生高考服务的,更是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以及提升生活实践能力服务的。显然,学生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调查,有48.2%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是升学考试的需要,也就是高考的需要,并没有意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以教学成绩为主导的目的上,学生很难建立学习的兴趣[1]。
此外,据笔者调查,地理学科兼具的文理学科的特点,也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当问到地理学科的难易程度时,有61.2%的学生认为非常难,这也是因为高一新学期地理教材出现了一个“拦路虎”——地球运动,对于本来还没有学过立体几何而初中地理知识又很欠缺的学生来讲,立刻就打消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大部分学生最深的感受,也是笔者最深的体会。
2.地理学习方法不当
由于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忽视,造成了地理学习方法的不当。首先,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据笔者调查,有65.2%的学生并不会在课前主动收集资料,也就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以及专注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关于地理较为困难的地图部分,很多学生由于看图太辛苦而使其在课堂上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以及进度。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也就更不能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其次,缺乏整理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学生对重难点以及易错点的自我总结,当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做好总结反思,学习地理也就事半功倍了。但是笔者发现,只有23.2%的学生有整理笔记的习惯,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
同时,关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有48.1%的学生认为死记硬背是最好的方式,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最后,缺乏课后复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方法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方式。然而调查发现,只有26.6%的学生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并且更多学生学习地理是依靠教师课堂的讲课,认为只要上课听听就可以掌握地理知识了,没必要浪费课下时间。这些不良的学习方法也阻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
3.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当前很多家长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孩子在校就是教师的责任,自己只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物质就可以”这种观念,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少有家长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的冷漠是也导致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
4.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學习的直接因素[2]。据调查,只有46.2%的学生能适应现在的地理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难以接受教师的讲课方式,从而排斥地理学科。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地理学科,在教学中会涉及到更多的地图内容,更需要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
二、学生地理学习的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枯燥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提升地理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教学授课时,首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表达想法。学生只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便于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上的不足,从而采取教学措施。其次,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调查中发现这是一种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也是符合中学生沟通、交流认知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例如,在进行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一小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小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发挥小组集思广益的优势,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再展开更深入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最后,凸显教学的趣味性。很多学生喜欢地理课堂的趣味小知识,这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趣味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力[3]。
2.学习方法多样化
死记硬背是当前地理学习中普遍应用的学习方法,认为根据老师画的重点随意背诵就可以。然而这是建立在对知识不理解的基础上的,当学生不理解知识、只能死硬背时,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时间就是有限的,难以长久记忆。而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死记硬背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因此,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实践探究法中,利用实践活动强化地理知识,或者学生之间成立地理兴趣小组,每天固定分享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发现的地理趣味知识等等。在进行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这一部分教学时,根据单元教学活动为“辨别地理方向”,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利用手表、植物特征帮助学生辨别方向。既强化了地理知识,又凸显了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呼吁家长重视
家长对学生的冷漠与不关心会为学生带来学习障碍,降低他们的学习自信,甚至有不少学生会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关爱而自暴自弃。因此,提升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是破除其学习障碍的重要方式。家长对学生课程的重视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呼吁家长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其学习生活。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座谈会、演讲会等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转变家长漠不关心的态度,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学校也可以借助多种传媒方式,例如QQ、微信等建立学科群聊,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同时也方便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呼吁家长转变“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责任”这一观念。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应该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地理困难的问题,但只要地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江盼盼.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齐彤.高中生区域地理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3]马蓉.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