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景泽
【内容摘要】深度学习是当前比较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其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化学知识结构,使其学习效果获得质的飞跃。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沪教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深度学习在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
深度学习实际上就是依托于激趣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知识框架的有效构建,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深度学习就是要注重不断地积累学习量,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新的突破。将这一学习方式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化学知识及技能。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沪教版的化学教材内容具有相应的教学规范,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中蕴含的这些教学规范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从而让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目标之下,展开有效的深度学习。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部分教材内容中,蕴含了分子与原子的知识。而教材中“分子与原子”的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微粒性,包括分子、原子以及离子等等,都是物质组成成分中的微粒部分。当学生掌握这一内容时,则要求其站在微粒的角度去对一些日常的现象进行分析。这些教材要求比较笼统,因此教师可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深度学习目标。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要求学生明确物质的微粒组成;第二,要求学生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第三,要求学生能够对微粒的基本性质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并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可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度学习。
二、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在化学课堂的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构建相应的知识点链接,防止学生在学习时所获得的知识形成一个“孤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类与总结,并且要善于思辨,在思辨的过程中释疑,然后在知识正迁移的作用下,采用新构建的知识体系来对新问题进行解决[2]。而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反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深度。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递进地进行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提问:“一拉热”开动之后,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其中的溶液部分?这溶液有哪些物质组成?“摇摇冰”中的溶液部分又有哪些物质组成?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这一旧知识,并且学会对溶质进行判断,掌握固液分离这一实验的过滤操作。
其次,教师可如此设计课堂问题:若要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有什么样的判断方法?处于饱和状态的溶液与處于不饱和状态的溶液要怎样才能相互转化?而在两种溶液转化时,相应的溶质、溶剂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关概念,并掌握相关判断依据与转化方法。而通过相关量变化的自主思考,则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因此更加深入地学习了化学知识。
最后,教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可如此设计问题: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到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然后观察相关量的变化,并且用图像来这些变化进行表示。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新发现的问题。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深度学习中,以理解知识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核心,而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为价值。这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相应的加工,从而促使其有效理解新知识。而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就可以发挥深度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结合自己所体验的新知识,调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与经验,架构起新的知识体系,然后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食盐与蔗糖哪个“强”-物质的溶解性》这一课中,可引入叶绿素的溶解这一实验。使用两只烧杯装进蒸馏水与酒精,容量均为150毫升,然后把面积和质量都一致的两片树叶分别放进烧杯之中,再对两只烧杯进行加热。待加热到一定时间之后,则可停止加热的操作。从烧杯中取出其中的树叶,可发现一只烧杯中的蒸馏水为无色的状态,但是另一只烧杯中盛有的酒精液体却呈现出绿色。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物质的溶解性”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境,展开深度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对于化学这一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将深度学习引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兆明.初中化学课堂中深度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7):159.
[2]宋星光.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魅力中国,2018(22):81.
[3]袁文彬.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探索[J].速读(下旬),2017(12):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