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林
【内容摘要】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而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更要层次的要求。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政治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有必要将教学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国中学生政治文化学习水平,让我国政治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 生活化思维 教学模式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大部分的教育内容都可以和实际生活中的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因此,教育虽然需要理论知识,但也需要结合中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政治案例的分析,对政治文化产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一、从生活取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老师如果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找到能够和政治课程和教育知识相符合的事情,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的学习讲解中,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使得知识点和具体的事件相结合,知识点就这样生动鲜明起来了。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到“责任与角色同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了《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学生观看。等学生看完之后老师对视频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视频中的人物都是什么角色?都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进而联系到本课知识点责任与角色上来。又比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带着问题去学习,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这种方式应该贯穿于初中政治课堂的始末,课堂提问不是由随意提出问题,而是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问题研究,层层深入,才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感受文章中心。所以老师应该密切联系实际,把学生身边的事情,可以有效的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于政治充满好奇,这样才能热爱政治,想要学习政治。
例如,在讲到“参与政治生活”这一主题时,教师应该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活动自己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中,自己都有哪些权利,都是怎么体现的,由此引发出公民具有什么样的权力,需要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再提出当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作为公民主体的我们应该怎么维护自身的权益。在举例子,比如说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每个公民都有投票选举的权利,询问大家有没有行使,怎么行使的,感觉如何。要注意的是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感受到政治存在,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生活的热爱,关注政治事件,关注自身权益,更好的达到了教育目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三、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政治教学不单单是课本的教学,照本宣科,脱离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当前优秀的政治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中学生,为祖国的新世纪建设培养时代人才。因此政治老师要积极的收集一些社会和国际当前的时政热点,把他们积极的与政治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吸收,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不会枯燥,同时还可以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境界。
例如,在学习“关注经济发展”这一块时,教师不应该单纯的介绍我国经济的变化,以及课本的主要知识,还应该联系当下,激发学生讨论,使教学知识点更深刻的存在学生脑海中。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比较,寻找优缺点与不同之处。联系当下十分火热的中美贸易战,让同学们讨论,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美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对于中美贸易战进行战后后果预测,并说明为什么,讨论这个和现在所学的经济制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热点知识的分析,可以把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提高了中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
其實,知识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知识,再专业的知识也是从实践中获得验证。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作为一名老师,就更加深知这一点,只有从生活中选取知识点相关的素材,才能使学生喜欢政治,热爱政治,热衷于学习政治。这才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中心思想,也才是中国教育的初衷。同时,也要明白使政治教学趋于生活化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需要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明确思维与教育之间的重要关系且牢记生活化思维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学生进行政治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慕春.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9).
[2]范金奎.探讨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2).
[3]翟春英.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科学,2014(1).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川青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