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提问:拨开云雾见晴天

2019-03-31 15:01曾辉文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半径新知三角形

曾辉文

一堂数学课,导向很重要,而数学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教师的提问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且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数学课堂需要深度提问,帮助学生拨开云雾见晴天。教师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維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深度———层层递进。数学知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了解学生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从合适的角度切入,分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思考和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度,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半径和直径的特点是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半径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串:1(.教师在圆上任意找了一点并与圆心连接起来)你知道它的名称吗?2.怎样的线段才是半径呢?3.为什么要说圆上的任意一点?4.你还可以画出多少条这样的半径?5.为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在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并感悟了半径的特征。

深度———碰撞思维。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数学教学重点之所在。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接着问:“你们知道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生答:“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三组材料(①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②3个三角形,其中2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③一个一般三角形),让学生任选一组材料进行操作验证,并思考:①三角形与已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什么联系?②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操作验证,有的通过剪,有的通过拼,有的通过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且说得头头是道。

纵观这节课,教师利用提问,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给予解决策略上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数学素养。(作者单位: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半径新知三角形
圆锥曲线“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圆的切线学习“一卡通”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新知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时应分清的几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