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要努力填平城乡儿童阅读“鸿沟”;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在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免费营养午餐的同时,要及时推出农村中小学“精神正餐”工程,让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
两位委员的建议可谓触及农村教育的一大痛点。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孩子的家庭阅读环境很不乐观,他们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接触书籍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要求学生只阅读、背诵要考的知识。图书管理员大多由老师兼任,图书室不开放或开放时间太短,导致图书借阅率、利用率极低,图书室成为摆设。
学生多读课外书,对提高阅读能力、明白事理、了解社会颇有益处。要想农村孩子不输在阅读上,相关部门和学校就必须有所作为,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做好新书推荐和配置工作,确保学生有好书可读。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把图书管理列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专职图书管理员,确保图书借阅工作正常开展,让图书室里的书籍与孩子们多一点“亲密接触”。与此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把课外阅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创建书香校园。例如,举办校园读书活动、开辟课外阅读课堂、设立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爱上阅讀,从而培养阅读意识、阅读习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常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愿有关部门和学校能多点责任和担当,把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让图书室凸显其教育功能。正如朱永新所言,“把最美好的书籍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们就能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以乡村教育进一步强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