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远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如果掌握了阅读与写作,就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技能。但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一语文技能,却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为之探索和追求的。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经历了许多关于阅读写作方面的探究,从这些教学经历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亲子阅读 真实 阅读 习作 积累 花期
教育是动态发展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在教育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跟上教育的节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师,我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目睹了教育的变化,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回顾在小学语文教坛上走过的二十年,与学生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事件,如今都成了我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下面从中撷取几点关于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一、“亲子”模式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也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阅读的好处多多,但是喜欢阅读的人却并不多,尤其是孩子。天生就爱阅读的孩子太少了。面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怎样让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呢?我想到了亲子阅读这一方法。围绕这个问题,我专门在一年级家长中展开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孩子有阅读的习惯。于是我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们讨论了“亲子阅读”这一方法,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同。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我发现又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仍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收效不大。原因是他们多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跟爷爷奶奶生活,“亲子阅读”并不适合他们。于是我转变思路,将“亲子阅读”模式搬到学校里。把留守儿童安排到图书阅览室里当差,让他们每天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们转变了态度,和阅读交上了朋友。
“亲子阅读”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方法贵在引导、坚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培养。
古人云:“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写读后感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二、模仿≠雷同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在学生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习作难,习作难,难于上青天”。对学生来说习作真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不知如何下笔。而老师多半会采取读范文、模仿等方式进行引导。
案例一:我曾在三年级的习作课上布置了一篇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结果作文收上来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全班四十五个学生,有三十六个学生在作文中描写某一个人的眼睛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炯炯有神”一词。这是偶然,还是巧合。我想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通过调查发现,原来老师曾读过一篇写人的范文,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于是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使用“炯炯有神”来描写人的眼睛。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老是少,百试不爽。
案例二: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习作要求也和这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教学这一内容一般都在2月中下旬,可在我们这地方,春天的变化还不是很明显。我在教学时是在2月下旬,由于当时气温骤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春天的作文,我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想象、去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都春意盎然。唯独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吗?它在哪儿呢?我踏遍了房前屋后,只看到一处处枯草丛,扒开枯草,只有一丁点儿绿色的草芽冒出来,在冷风中挺立。树木还在冬眠,花园里的所有花儿都在呼呼大睡,没有一种花盛开,甚至连个花骨朵都没有……”看完这篇作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呀,放眼望去,外面哪有什么春色呀?事实和这个学生写得一样。我很惭愧,这篇作文虽“平淡”,但却是真实的写照,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比较而言,那些伪造的春色是多么的虚假呀!为了写出好作文,不惜让学生去想象,去加工,欺骗学生的眼睛。这与新课标是格格不入的。而今天这个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让我们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
反思一下,这就是模式化习作惹的祸。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把他们的思想束缚在一定的框框里,这样雷同的习作真的好吗?“模仿”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但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绝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出现大范围的雷同之作。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怎样写”。写作还得力求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人云亦云。
三、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的孩子生活经历比较单调,习作素材尤其匮乏,这导致很难引领学生顺利迈进写作之门。这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积累是习作之本。
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可以从观察生活入手。其实,好多文章都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比如:《草虫的村落》,作者的观察就认真到位。在让学生明白之后,要告诉学生:有些文章,要有经历才有内容可写。所以在阅读之后,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比如:春天里,柳树什么时候发芽,青蛙什么时候鸣叫,小草何时钻出地面等;回家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如吵架,走路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我们农村广阔的田野是学生最好的观察对象,站在楼顶上,映入眼帘的是什么,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等,通过观察,不但使学生写作文有顺序、有条理,而且学生手头的各种素材增多了,写起来就会感到“有米下锅”,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效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而写作又可以突显出阅读的成效。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如果掌握了阅读与写作,就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