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及育人思想得以创变,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完成育人任务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教育事业稳健发展,为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积极学习先进育儿模式,将其灵活运用在幼儿教育进程中,用以充实、完善、优化现有育儿体系。本文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方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综合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幼儿 建构游戏 运用方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30-01
一、概述支架式教学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理解能力所必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继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教育走在学生发展前面。针对幼儿建构游戏来讲,所谓“最邻近发展区”即幼儿身心成长实况,将构建游戏分解,使每个环节均具有育儿意义,提高幼儿对建构游戏的践行成效,通过该育儿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使育儿目標得以高效落实[1]。
二、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方略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内涵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提高育儿质量,引导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等积极意义,为此幼儿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育儿能力同时,需积极应用依托性、幼儿为本等方略,善用教育资源,优化育儿氛围,达到提高育儿教育综合质量的目的。基于此,为使幼儿教师能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分析其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方略势在必行。
1.确保支架互为依托。曾有教育研究学者将支架式教学形象的比喻为“脚手架”,“脚手架”之所以坚固、稳定,主要源于其结构具有依托性,每个环节相互支撑,使承载在脚手架上的力得以分散,为此幼儿教师在建构游戏中需注重每个育儿环节,确保各个教育行为能为践行建构游戏主题服务,且呈环环相扣、互为依托状态,在践行支架式教学法同时,达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目的。
2.幼儿为本。支架式教学法引导幼儿教师从游戏支点着手予以建构良性育儿方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幼儿教师需秉持幼儿为本教育理念,从幼儿学习与生活状态出发,分析其身心健康成长需求,在建构游戏中通过支架式教学渗透德育、智育、体育,充分发挥支架式教学实践能效[2]。
3.科学搭建支架,发挥支架效用。设立建构游戏主题,找到支架搭建基点,依据“邻近发展区”培育需求,形成概念框架,梳理建构游戏践行脉络,完成建构游戏育儿任务。例如,幼儿教师在以“认识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为建构游戏主题时,需思考该主题践行方法,将游戏准备、游戏指导要点、游戏反馈作为支架搭建基点,并作为引导幼儿教师践行建构游戏的育儿体系,为此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选择若干种胶粒,通过交谈引入游戏主题,如询问幼儿有没有喜欢的交通工具,它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独立探索,搭建心目中的交通工具,有些幼儿还可通过协作沟通、互相帮助,携手完成实践任务,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可提出搭建要求,引导幼儿顺利完成游戏任务,在幼儿搭建过程中进行观察与指导,搭建结束后进行品评,为提高支架时教学实践质量,幼儿教师可鼓励幼儿互相品评,营建民主、和谐的育儿氛围[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法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有效应用,具有提高教师育儿能力,满足幼个性化成长需求,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等积极意义,为此幼儿教师需在积极学习支架式教学方略同时,在育儿进程中灵活运用该教学法,秉持幼儿为本育儿理念,科学搭建支架,发挥支架效用,确保支架互为依托,使幼儿教育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助力幼教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华.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7):18.
[2]王辉洪.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26):32.
[3]崔映飞.支架式教学对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