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妍
摘 要:合唱属于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艺术门类。由不同和声织体的多个声部相互组合,产生合唱整体音响。合唱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的教学体系,它包括了最为重要的“四相环节”。围绕合唱教学中如何开展“四相环节”进行简析。
关键词:合唱教学;“四相环节”;训练;情绪调度;呼应
在合唱教学训练设计中应该存在“四相环节”,即音色训练与气息训练相结合、热身运动与学生情绪调度相促进、练声曲设计与合唱作品难点解决相呼应以及合唱指挥与合唱队员相牵引。满足上述设计并真正做好四相结合,就能更好地呈现出合唱的教学效果。
一、合唱教学中的音色训练与气息训练相结合
合唱教学中的音色训练与气息训练是基础,首先在音色训练中就要求尽量消除个性音,做到音量、和声上的相互有效均衡,实现音色统一。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就存在一个“音色中间值”的概念。“音色中间值”是针对各个声部而言的,它要求每个声部的演唱个体都能尽量贴近合唱整体音色要求作出调整,最终获得音色平均值。为了保证音色统一整体效果,个人必须牺牲个性化音色而實现趋同。举个例子,在合唱教学训练中每个声部所建立的音色中间值相对于演唱个体在调整幅度上肯定不同。女高音声部在演绎一些外国合唱艺术作品时,其声音位置一定要尽量靠后,而在某些民族色彩较强的合唱作品演绎时女高音声部合唱时则要结合中低音声部的低沉而尽量靠前调整,保证音色相对变亮,这样才能体现出女高音声部与中低音声部之间的层次感。
二、合唱教学中的热身运动与情绪调度相结合
合唱教学中需要进行练声,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练声曲的发声练习,打开牙关活动声带,调动情绪,用集体肢体与声带的热身运动,实现热身运动与情绪调度的相互结合。在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维尔特的合唱指挥大师班中,合唱教学之前就要进行集体热身活动,所有学生不但要开声,还要展开基于身体协调性锻炼的适量运动,再配合练声曲就能基本保证学生完全放开。在合唱教学中例如像甩手、抖肩、转腰、跺脚甚至是自我按摩等等动作都可以尝试,然后再在热身的基础上伸出双手,在练声曲的合唱练习过程中将双手大拇指按在肚子上,感受开声时的腹式呼吸。带领学生从最基础的哼鸣开始感受发声位置的变化,也可以集体喊出一些能够深度激发气息的单词,例如“Love”“Sweet”等,也可以在合唱教学开始时,教师让学生在张嘴之前先做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伸展运动,然后加入长音哼鸣练习边唱边做伸展运动,慢慢地边做边加入开口u母音长音演唱练习,动作也可配合长音换成慢蹲、慢起。再慢慢加上欢快点的动作,加入其他母音唱顿音练习,动作改变的同时可以做相互的动作,让学生互相捶捶背,合作肢体热身。
三、合唱教学中练声曲设计与合唱作品难点解决相呼应
在合唱教学中练声曲的设计应该针对合唱作品难点展开,希望解决难点问题实现二者呼应,如此才能满足高效排练与教学要求,同时保证全员音色统一、共鸣加强、把握准确音准且还能培养学生和声感觉。
这里以《青春舞曲》为例,它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这首曲子中有许多速度的变化,例如快板到突慢再到渐快最后回到原速,可见速度变化是该作品的一大难点问题,所以练习曲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其速度变化展开。
针对《青春舞曲》中的和声速度变化设计了这条练习曲,它运用到了音节的上下两行,可实现音阶练习,另外也能拓展合唱队员音域。其中“a”与“ao”的转换非常频繁,在咬字的同时也提醒学生能够将口腔完全打开,同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掌控作品中的速度变化。这就通过巧妙的练习曲设计帮助学生适应了作品中的速度频繁变化合唱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指挥进行配合,在合唱中变速自如。
四、合唱教学中指挥与合唱队员相牵引
合唱是群体性艺术,其中少不了牵引与配合,学生与指挥教师之间的配合在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合唱指挥一定要先做好合唱教学的案头工作,备好合唱课的教材内容,将合唱作品分析整理好,熟悉作品的各个声部旋律及换气、情绪力度处理,有目标地激发合唱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中抽象的情感体验传达给每一名学生,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合唱指挥要把握好指挥的“度”,肢体语言必须要运用到精准得当的程度,在理解作品内涵与所表达思想情感的基础之上用肢体语言力度表现作品中音乐节奏的快慢、音乐力度的强弱。简言之,合唱指挥必须会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利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律动等具有表演性质的手段来提示学生,尤其是手上的指挥动作,预备拍、起拍、换气、强弱速度等,实现默声的心灵意识沟通。当然,这需要合唱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经过长期磨合,多次进行深度交流,形成共识后方能让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看到指挥教师手位高低、身体律动的内涵,形成相互默契与牵引。例如合唱教学中演唱《忆秦娥·娄山关》时,一开始演唱的三个字“西风烈”就必须按照指挥教师的手势处理强弱、快慢以及换气。可见合唱教学中指挥与合唱队员的牵引我们不容忽视。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虽然是群体性教学,但它的每一个环节都讲求细腻与默契,要达成一种“众人为一人”的相融状态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合唱表演过程。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四相环节”,共同努力探索,钻研与磨练寻求最完美的统一,实现合唱教学的最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维娜.高校合唱教学中声音统一的训练研究[J].黄河之声,2018(7):107.
[2]刘畅.高校合唱教学中声音统一的训练[J].黄河之声,2017(13):40.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