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蓓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目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的对策: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思路;着力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升级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民办高校;行政效能;提升策略
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及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高校与各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环境下,民办高校要实现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提高办学层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转变;从粗放式、家族式管理向规范化、民主化管理转变;从注重校园建设、基础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和科学管理转变;从注重对外宣传向注重学校求真务实、搞好内部管理转变,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实现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实质性突破,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拥有优质的师资、生源和教学科研条件,还要有一流的教学管理队伍创造高效的行政效能。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系统的核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保障,是关乎每个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一线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也离不开一支高效能的教学管理队伍。因此,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形式、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首先,从定义的角度来分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科研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是学校日常运作的支撑和保障,是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与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密切相关。
其次,从对象特征的角度来分析,高校管理工作具有流程性、制度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这点与一般行政管理工作的特征基本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对象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对象上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由于高校本身的定位和职能是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和服务学校大局。所以,从有利于学校工作有效开展的角度出发,要进行专门化的考量。
再次,高校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平台,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学校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通过行政管理对学校现有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學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是高校教学管理和理论研究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高校“行政效能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民办高校教学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突出表现是:教学管理服务学术、服务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教学管理各行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尚未形成等。那么,针对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提升管理效能的路径和方法。
一、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就是要求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依法办学的意识。通过建立各层各类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广泛采纳广大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赋予院系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及决策权,逐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学术自由的行政管理文化。在行政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加强院系一级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院系自身的管理力度,使管理重心下移后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因此,要求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行政管理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思想,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
二、着力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换言之,高等教育质量是关乎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纵观国内外各所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它们不仅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和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还拥有一个高效能的教学管理团队,他们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外派、留学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知识和人才的同时,广泛、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科学合理地用好人才。
三、不断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是衡量这所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标志。学校要办出活力和特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遵循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建立健全良好的体制机制,还要有教育家的思维,企业家、活动家的头脑。通过改革对现有行政管理部门或单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明确不同岗位的性质,明确岗位责权范围,探索岗位分类管理创新体制。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同时通过教学行政管理活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尝试探索建立岗位间协作机制,将协作责任纳入岗位职责范围,避免岗位责任僵化,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实现岗位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升级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不仅是民办本科高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处在转型发展初期的民办高校,需要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运行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通过合作办学、课程交流等途径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合作,取其所长。
在目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处理平台,结合原有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思维,有效分析所采集的数据并进行科学加工,并将加工处理后得出的结论作为行政决策的参考依据,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
五、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观国内外各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它们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后,学校都要求学生长时间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当前,国内许多民办高校都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企业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要合作伙伴。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行业合作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显著特点。实行行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办学,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实践教学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解决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人员从事的行政服务事项,不仅是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更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大都存在着效能不高的突出问题,在机构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待改善。行政工作效能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高校范围内开展“行政效能革命”十分必要,随着行政效能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学管理各项服务也需要探索建立更高、更细、更严的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培军.“放管服”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哪些新要求[n].光明日报,2017-8-8.
[2] 齐琳琳.论高校管理人员的追随力在高校行政效能建设中的表现[j].现代企业教育, 2013-11-28.
[3]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李维民.银冰冰.陕西高水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孙 蓓(1983.1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