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9-03-30 09:46张冬梵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刘少奇党的建设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概述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员是需要改造的而且可能改造的;党性修养是以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为核心的多方面的修养;在与错误思想意识斗争的过程中提高党性修养。探讨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当代启示: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提升理论水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道德修养,善于开展自我批评。

【关键词】 刘少奇;党性修养;党的建设;启示

党性修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永恒课题。重视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刘少奇作为党的历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党内较早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进行过系统的阐释。1939年,刘少奇进行了《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的主题报告,后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整理修改成文并发表出版。刘少奇在该书中第一次具体阐述了加强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国传统修养文化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最终在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考察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共产党员修养的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加强党的長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对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进行理论回溯,从中挖掘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科学理论资源,对于新时代增强党员个人党性修养及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

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产生有其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它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学说为指导,继承了中国传统修养思想,并受到了毛泽东早期党建思想的深刻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实践中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为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自建党伊始就非常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尽管他们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党性”或“党性修养”概念,但在其著作和实践中都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原则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1]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中的党性问题,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曾作过较多的论述。列宁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判》一文中最早提出了“党性”这一概念,他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2]接着,列宁又于1906年《“非党”抵制分子的错误讨论》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3]这一论述明确指出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阶级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921年刘少奇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政党理论学说有了深入学习和深刻认识,这为其党性修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9年7月,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较为清晰地对“党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结合具体实际对中国共产党员产生了强大而持续的思想影响。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养思想的熏陶

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性修养学说,而且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党性修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理想人格。先秦时期儒家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后经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修养理论。就加强修养的过程而言,儒家强调道德修养的内在性和渐进性。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强调道德修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终身不断深入的过程,为刘少奇所引用。此外,就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以“正心诚意”“省察克治”“慎独自律”“见贤思齐”等为核心的修养之道。“正心诚意”是正心诚意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在儒家修身过程中占先导地位,《礼记·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省察克治”则提示个体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当时常反复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和自我剖析。而“慎独自律”强调的是在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能够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并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刘少奇幼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思想的内涵有着一定体悟。随着革命斗争经验的丰富,他吸取了传统修养思想中的精华,以孔孟修养过程性思想论证了党员修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的过程性,同时借鉴了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进行了系统概述。应注意,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确立的共产主义修养观与传统儒家伦理修养观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思想方法为根本,以增强无产阶级的党性,树立坚定地无产阶级世界观为目标。因此,这是一种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色的新形态修养观。

3、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贯彻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的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不仅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养思想,而且受到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影响。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命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的基础上初步阐发了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他将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高度强调思想建党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4]这是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最初表述。其后,伴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推进,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逐步系统化,其核心内涵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一以贯之的突出特征,这一原则成为了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基本遵循,为他创造性地提出党性修养思想奠定了原则基础。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刘少奇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党性修养思想也是在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之下完成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高度重视思想意识修养和理论学习修养之上,也体现在党性修养的方法建立在毛泽东党性教育、党性锻炼的措施之上。同时,刘少奇思想建党思想又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框架,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理论资源,就共产党人修养的必要与可能、内涵与实质、途径与方法三大维度展开,并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及指出对待它们所应采取的态度,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

1、共产党员是需要改造的而且可能改造的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5]从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出发揭示了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共产党员是需要改造的。刘少奇运用阶级分析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刘少奇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说明人的改造问题。他指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自然界的物质资料为基础,人们的物质生产是社会的,由此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关系得以建立。人正是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人类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进一步分析,在阶级社会中,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其思想意识受到阶级社会存在的支配,不同阶级的个体代表不同阶级的地位与利益,彼此间进行着不断的阶级斗争。基于此,人们的斗争对象不仅局限于自然界,而且拓展到不同的阶级。于是,在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的同时,人们在事实上也改造自己,人只有在不断的改造过程中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共产党员是可能改造的。刘少奇从共产党员自身现实条件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论述了党员修养的可能性。他指出,共产党员的社会出身及其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尽相同,并且作为旧社会的成员难免受到落后思想意识残余的侵袭,因而他们对待革命实践会抱持着不同的态度、立场和认识。正是由于人的思想意识会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人的发展,因而人必须要进行改造。这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不能违背的。因此,共产党员并不是一成不变、完美无缺的,存在着改造和提高自身的可能性。同时,刘少奇还强调,共产党员肩负着民族解放及全人类解放的重任,脱离了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绝无可能实现这一使命。

2、党性修养是以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为核心的多方面的修养

刘少奇从当时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党员队伍现实状况出发,提出共产党员要从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等多个方面开展自我修养。概括而言,刘少奇党性修养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意识修养。关于思想意识修养,刘少奇认为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立场是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核心要素,具有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立场的党员能够在实践中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非公产主义世界观和个人主义思想做斗争。没有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立场,头脑中仍残留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二是理论修养。刘少奇认为,思想意识修养与理论学习修养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加强理论修养首先要把自己看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学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与品质作为自己的修养典范。刘少奇批判了教条主义式的理论学习,认为既熟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典籍,又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三是道德修养。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并提倡弘扬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勇于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解放而牺牲。总的来说,就党性修养的实质而言,刘少奇认为“应该是无产阶级意识克服以至肃清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克服以至肃清其他各种非共主义的世界观,是党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般利益和目的的思想,克服以至肃清个人主义的思想。” [6]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实质落脚在战胜非无产阶级意识,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之上。

3、在与错误思想意识斗争的过程中提高党性修养

刘少奇以革命实践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导向,有机融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构了党员提升党性修养的具体路径。

其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改造相结合。虚心地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典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刘少奇在对儒家修养思想进行彻底扬弃的基础上提出党员要坚持走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道路,他强调党员要在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中进行修养和锻炼,而这一提升自我修养、加强自我锻炼的过程的唯一目标又是为了人民。也就是说,要真正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中去,与党员自身的言行、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注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与建议,不断地查摆自身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理解是否正确、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品质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其二,坚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意识作斗争。刘少奇在提出共产党员加强革命实践修养途径的同时,也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各种机会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用主观和理论剪裁具体生动的现实的错误。这就要求共产党员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方面做到“慎独”与自反内省,以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立场为依据对照检查自身的思想行为,自觉纠正一切与此相背离的倾向;另一方面,要抱持正确的态度,运用适当的方式,既要避免自由主义与调和主义的倾向,又要防止机械的、过火的斗争态势,在实践中不断与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作斗争。其三,丰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刘少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他指出党员要注意总结人民群众革命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经验,不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加以充实、丰富和发展。总之,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于2013年4月19日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深入研究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把握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规律,对于新时代党员加强自我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有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具备党性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在于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作风总体向好,但“四风”问题仍旧存在,并出现了改头换面、潜入地下的隐形变异等新动向、新表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薄弱的结果。因此,加强理想信念修养是新时代提高党性修养的迫切任务。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修养中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刘少奇认为,不管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如果缺乏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不能做到在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我并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能力,就不可能成长为一名品质优良、政治成熟的革命家。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党员自身面临的挑战也更为艰巨。随着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断加强。但是,认知是理解某个事物及其重要性,而认同则是内心深处带有真情实感的接受和信仰,是支配实践行动的思想和意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为什么树立这样的理想信念这个知识层面还远远不够,共产党员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这就要求党员始终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立场上,在思想道德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并在实践中坚决与各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倾向作斗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2、提升理论水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刘少奇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工作与生活,才能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守无产阶级的立场。

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党员的党性,侵害党组织的健康肌体。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交易原则盛行,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抵制种种诱惑,有的甚至迷失自我、失去党性。特别是,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差异较大,对党员党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水平不一。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应用一旦缺位,极易出现与无产阶级立场相背离的思想倾向。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懂、真学、真信”,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新时代增强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必须与时俱进,在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

3、提高道德修养,善于开展自我批评

“内省”是儒家的传统修养观的核心,无论是“正心诚意”还是“省察克治”,“慎独自律”还是“见贤思齐”,都强调道德修养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多次提及曾子及《诗经》等体现的修养观。新时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内领导干部也要合理借鉴古人修养之道,扬弃传统文化中唯心形上的修养思想,积极发挥好自我既是道德主体又是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反省自己。

这就要求党员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有力武器,特别是注重开展自我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要有客观地、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遮遮掩掩,同时能够诚恳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和建议,这就是客观的态度。而如何开展自我批评呢?刘少奇将中国传统修养观与共产党员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在党内党外的各种斗争中锻炼着自己的思想,经常地总结和吸取革命实践的经验,检讨自己的思想是否完全适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完全适合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利益。在这样的学习、反省和自我检讨中,去肃清自己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残余以至某些不适合于共产主义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5]p121。也就是说,要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上,对于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找准和抓住自身在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查找深刻的思想根源,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77.

[2] 列宁.列寧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379.

[3] 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73.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p77.

[5][6]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p98. p121.

【作者简介】

张冬梵(1993.12—)女,山东济南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刘少奇党的建设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
刘少奇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