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
【摘 要】 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龄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具有的几个特征,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就学校层面来讲,应该开设情绪管理相关课程;就家长层面来讲,要营造良好的促进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就儿童层面来讲,要主动地跟父母、亲人、老师和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要善于从老师、父母、同学与朋友身上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 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对策建议
我国学界对情绪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虽然与别的学科比较起来,研究学术史不算长,但是研究进程推进很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外延式到内涵式的发展趋势,对情绪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当下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热门学术话题。虽然学界对情绪管理概念的界定尚未达致共识,但一般认为情绪就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情绪管理是指主体对自我和他人情绪进行有效认知,并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对自我情绪进行积极地调节和控制,消除负面情绪、抑制亢奋情绪,实现自我身心和谐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活动。用许若兰教授的话来说,情绪管理就是“培育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知觉感受”(亦即情绪的理解与识别)、“自身情绪的适宜性表达和控制”和“对情绪的合理运用和调节”等要素。简而言之,情绪管理就是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识别、进而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行为。
有意识地对观察对象进行情绪管理的研究,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和教育从业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能够针对性采取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以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其情绪管理能力是不同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是指小学四五六年级孩子,正处于10岁到12岁年龄的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龄儿童,伴随着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尤其是身材的迅速长高和心智的快速发育,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不要管我”成为这个年龄孩子的常用语言。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身心成长带来的对外界认知能力强、情感丰富,部分孩子会开始谈恋爱、打架斗殴等,同时,又面临小升初的学业压力,如果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措施不当,就有可能滑向“问题儿童”。所以,基于此年龄段孩子的特殊性,对该年龄段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以哈尔滨市某中心小学高年级的学龄儿童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和访谈等社会调查形式,深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的情绪管理现状,以期推进和深化对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的认识,进而为心理学研究者和教育从业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呵护该年龄段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借鉴和有力参考。
一、对哈尔滨市某中心小学的调查情况
1、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以哈尔滨某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的方式为随机抽取,样本年龄在10岁到12岁之间,涉及五、六两个年级的101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01份,其中男生53分,女生48份。详见下列表1。
2、研究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和“回答问题”两大模块,其中“学生基本信息”模块中设置了“性别”、“年龄”、“学生的年级”、“你对你自己的性格评价”等四项内容,以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回答问题”模块,设置16个封闭式问题,其中包括14个单项选择题和2个多项选择题。通过这16个问题,来测度样本的“情绪管理”的真实情况。同时,又设置4个开放式问题,分别是“目前能令你立刻开怀大笑的事情”“目前能令你立刻泪流满面的事情”“自你入学以来,遇到过的最令你生气的事情”和“自你入学以来,遇到过的最令你开心的事情”,通过这四个开放式问题,既是为了测度该样本群的“情绪管理”现状,也是为了与模块一中的16个封闭式问题形成前后呼应,以检测样本群对该系列问题回答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3、研究工具
该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参照我国台湾著名学者邱雅芳编制的《“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2008年版),又立足我国大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该量表共设置“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和“感知他人的情绪能力”等四个维度、十六个项目,分五级,用1-5级计分,总分越高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越强。统计显示,量表中一致性系数为0.926,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度呈现中度正相关,因子内部呈现高度相关,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4、数据分析
在该调查问卷收回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录入、管理与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该表格反映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认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对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尤其是自我激励的能力方面明显不足。特别是,在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该表格反映了在小学高年級学生中,男女生之间在情绪管理的能力方面还是存在细微差距的,其中女生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方面较同龄的男生要强一些,但在自我激励方面,小学高年的男生比女生要强一些。总体而言,女生比男生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要强一点,这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以及女生天生较男生相对敏感的特质有关。
从此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只有一岁的差距,11岁的学龄儿童比10岁的学龄儿童在情绪管理的四个因素中均得分高,这说明,伴随着孩子年龄逐渐长大,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龄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情绪感知能力强。按照发展生理学的理论来看,小学的高年级学龄儿童的大脑中的前额叶和顶叶皮层的白质和灰质的快速增长,同时杏仁核、海马、脑岛的体积也迅速增大。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学龄儿童,对情绪感知能力的器官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使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变强,在现实生活中就体现为对他人意见比较“敏感”,情感更加丰富。这一特点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体现。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在人生成长的第二个叛逆期(一般认为2岁半到3岁)基本结束正向第三个叛逆期(12岁到15岁)的转变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既具有先前叛逆期的痕迹,又具有即将到来的新叛逆期倾向性特征。这个成长阶段的学龄儿童,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整体的持续性改善(注:这是因为该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父母大多事业工作基本稳定并趋向更好),学龄儿童的身体进一步发育,身材明显长高,对外界的物理驾驭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感觉自己已经很“强大”,所以对情绪感知能力比较强。
二是情绪表达能力弱。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虽然情绪感觉器官得到了发育,但是,还必须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大脑相应器官的情绪管理的能力。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生活阅历仍然是比较少,所以,由于得到的锻炼比较少,情绪的自我表达能力比较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当你收到一个特别喜欢的人给你的赞许或者表扬时”,有32.1%的人选择“自己偷偷乐”,在回答“你得知你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受到别人欺负时”,有43.6%的人选择“劝朋友忍气吞声”。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情绪表达的渠道方面比较单一,比如在回答“当你在重要考试中考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成绩时”,有69.1%的人选择“与父母分享”的选项,有19.8%的人选择了“不露声色”的选项。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因为样本学生都是随机抽取的,并不都是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但是,在回答“你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的问题时,有64人回答不满意,比例高达63.3%,这恰恰说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期望值具有偏高的特点,但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就形成了身体物理性的相对强大与心理精神性的相对脆弱之间的矛盾张力。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纠结中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学龄儿童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并表现为易怒、冲动等的情绪内在特征和打架斗殴等情绪外化行为。这一特点,在我们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
三是情绪控制能力差。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这具体表现为容易为外界信息所影响,并且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不足。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的第8个问题“若同学惹你生气的话,你会”的回答中,有20人选择“跟他打一架”,占到回收样本总数的19.8%。绝大部分孩子在收到外界信息冲击时,自我情绪就会出现变化,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率性发泄,也就是喜形于色、情绪写在脸上甚至体现在行动上,比如负面情绪导致伤害别人等等;二是自我压抑,封闭所有宣泄渠道的消极压抑,把好或者坏的心情憋在心里。这也体现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的“你自己受了欺负”的问题时有29.7%的人选择“自己憋在心里”。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动怒,更加倾向于用行动来解决自我情绪管理中遇到的压抑问题,而这20人中其中15名男生选择“跟他打一架”,占到该比例的75%,再比如,在回答第12个问题“你得知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受了别人的欺负,你会怎么做?”时,男生有11人选择“跟好朋友一起去报复”,占到样本男生人数的20.1%;女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只有4人,占女生样本的8.3%。这说明,由于这个阶段的男生情绪管理能力较女生要更差一些。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让主体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的渠道和方法,实现自我身心和谐和与他人友好相处。小学高年级的学龄儿童,通过情绪管理,要学会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充分考虑别人的情绪状况,全面了解事情的由来,能够独立或者在别人帮助下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其一,缺乏情绪管理的自觉意识;其二,缺少情绪管理的方法;其三,缺少情绪管理的方法指导。
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所以,我们建议:
第一,就学校层面来讲,应该开设情绪管理的课程。学校要高度重视,要专门开设情绪管理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导致情绪变化的原因、和常用的应对情绪变化的基本方法,并联系自身的实际,对学习生活中的情绪变化进行有意识地管理。另外,也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对班主任老师和各任课教师要进行情绪管理课程的培训,提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的意识,掌握应对学生情绪变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尤其是要以身作则,不能随便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在学生面前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都要喜怒不露于色,不能让个人的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展示给学生,以免给学生产生一个负面的印象,进而给学生树立一个“负面的榜样”。
第二,就家长层面来讲,要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谐和睦,孩子身心才会健康成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长要积极营造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家长不仅要疼爱孩子,还要理解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善于体贴入微,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情绪变化时,要及时跟孩子沟通,要善于“共情介入,理解为先”,父母要做好倾听者和理解者的角色,要善于倾听,要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孩子把消极的情绪疏导出来,再因势利导,告诉这个年龄段的学龄儿童应对自身情绪的变化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第三,就儿童层面来讲,要主动地跟父母、亲人、老师和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要善于从老师、父母、同学与朋友身上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比如转移视线法。当火气上涌,要生气发火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跑步、打球等活动放松身心,使紧张的情绪转移或者慢慢松弛下来。人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还应该学会自我情绪的向外宣泄,特别是,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是要向知心朋友和长辈群体说出来,那怕是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不快,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他人。
【参考文献】
[1] 许若兰.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06)83.
[2] 劉启刚等.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2)3-9.
[3] 陈白鸽等.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2)15.
[4] 侯敏.浅谈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情绪管理[J].教育论坛,2017(02)45.
[5] 黄寒英.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教学与管理,2010(11)42-43.
[6] 王振宇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李 赫(1983.06—)女,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院2017级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中的情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