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互动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30 02:15张小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家庭

张小余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通过UPI调查所在院校201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整体而言新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构建多层次、宽视角、广覆盖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对高校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拟从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三个视角出发,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构建、高校医校协同进程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一、2017级新生心理测试基本情况

UPI能以身体和精神表征衡量心理健康状况,其应用为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渠道,成为心理健康晴雨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包含测伪尺度(4个)、测量项目(56个),体现出受测者在身体症状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苦恼、焦虑、矛盾等的不良表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历年使用UPI测试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新生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10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对3084名新生开展了UPI测试,共收回304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高达98.80%。测试结果显示(表1),第一类筛选标准共657人,占总施测人数的21.56%;第二类共822人,占26.98%;第三类共1568人,占51.46%。再者,男女性的UPI分数在三个类别中差异明显,女性分数显著高于男性。

其中第25题“想轻生”肯定回答的人数达44人(如表2),占施测总人数的1.44%。通过表2可以看出,就UPI分数而言,存在自杀倾向的新生普遍比没有自杀倾向的新生高。

通过测试后的会谈发现:测试中的一类人群多出现人际关系敏感、适应焦虑、强迫症状、悲观厌世等症状,多与自身失败的人际关系的经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内向自卑的性格、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这类学生不愿主动融入到新集体中,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但又渴望亲近身边人,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境地。同时,他们中部分学生已经接受过心理治疗,但内心敏感,对再次接受心理咨询较排斥。

表1 UPI量表三大类别中性别总分差异

表2 自杀倾向性项目上新生UPI总分对比

二、结果分析

(一)性别差异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性别差异对比显示: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女生,三个类别下女生UPI总分整体高于男生的分数。首先,在社会期待维度上,男女出现明显差异化特征,这为两性间角色定位和刻板印象提供相关参考标准。女性的表达性角色,表现在亲切的、善于照顾人的、合作的、敏感觉察的;而男性的工具性角色,体现为具有权威的、坚决的、自强的、支配欲的。由此可知,女性的独立发展意识较弱,为人处世惯于采用消极被动“防守式”的外化方式。再者,Hall研究发现来自不同文化的女性儿童和成人比男性更能识别显示脸上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女性更善于表达自己。因此,女性对情绪的敏感度远高于男性。

(二)自杀倾向群体UPI得分高

测验结果显示:44名存在自杀倾向的新生UPI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无自杀倾向的新生,其中分数>25分的新生有32名,这说明心理问题很可能成为自杀意念的幕后推手。在“感到自卑”“常常失眠”“对任何事都没兴趣”“焦躁不安”“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5个选项中得分偏高。辅之以面谈结果,可以发现有自杀倾向的新生存在性格内向、适应焦虑、对某一方面自我否定、较孤僻、情绪波动较大、人际关系敏感等一方面或多方面问题,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或同辈交往当中。大学新生刚渡过高考空窗期,处于矛盾交汇期,渴望美好大学生活却又迷茫不前,身心经历剧烈变动,生活环境、学习模式、师生关系、人际交往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自我斗争、自我蜕变的时期。因此,新生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中如何寻求心理平衡将成为关键议题。

(三)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突出

测试结果显示:新生障碍性问题发生频率较低,而适应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集中爆发,其中UPI测试结果显示异常的427人中,90%以上为前两类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大学新生对自我未能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尤其反映在自我能力和自我素质方面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导致心理素质和心理潜能发展稍欠协调,甚至滞后。测试中,新生在“记忆力减退”“缺乏决断能力”“缺乏自信心”“厌恶交往”“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注意力不集中”等选项得分较高,表明他们在一般能力中的感知力、长时和短时记忆、思维力、注意宽度和广度等方面表现有待提升。因此适应性心理问题是环境和刺激变动发生时,个人未能在其中取得平衡而产生的心理困扰。新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人际交往不善、对人对事冷漠、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可归结于新生对于大学新人、新物和新环境的适应不良造成的焦虑所致,更甚者引起新生对于未来的生活、学习丧失信心。

(四)家庭问题成为隐形杀手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深厚根源所在,父母是其成长道路上引路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倾向的影响十分显著。测试中觉得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的新生较多,筛选出的一类人群中,50%在面谈中提及家庭因素,有的是父母离世或单亲家庭造成孩子心灵残缺;有的是家庭遭受巨大变故,巨大经济损失或至亲伤残,孩子感叹自身经历悲惨;有的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过于溺爱保护或专制独裁,使孩子变得依赖懦弱;有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压力。家庭和父母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适当的关注,及时介入心理问题,对于新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建立及时有效的高校心理预警机制大有裨益,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家校联动。家庭既可能是心理问题的源泉,也可能是心理问题的避难所,只有通过多方协调沟通,才能引导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成才之路。

三、对策分析

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等三个视角,课题组将阐述家庭、高校、医院三者的良性互动,认为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构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教育学视角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进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培养学生理性平和、健康心态的实践载体。针对学生年龄、年级、专业和兴趣的差异,学校可以开设适当的选修辅修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积极心理学、体验式教学理念等为指导,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更有效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疾病表征、心理问题应对方法、心理咨询途径初见成效,然而任课教师专业性欠缺、授课时数、心理咨询设备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课程作用的发挥。家校和谐发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孩子上保持一致性,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得到较好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教育渠道,需得到家长配合和学校正视。民主愉悦的家庭教养方式,积极乐观的家庭教养内容以及传统大家长式的教育观念的变革,能为学生创设积极健康、理性平和、自强自信的心理环境,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二)心理学视角

高校教师应练就过硬的心理防御能力,推动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根据心理学模式定义,为学生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而且为起到能预防和保护他们的作用。但这也对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师资提出要求,心理咨询、辅导、测验都是专业性较高的工作,急需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再者,心理健康相关的配套设施,如使学生感觉安全舒适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开展活动所需的沙盘等等,需要购置齐全,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物质环境支持。

(三)精神医学视角

当前,高校精神疾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心理教师缺乏临床经验,迫切需要专业医学援助和加快医校协同进程。高校与医院之间应建立健全“医校一体、医教结合”协同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双方在人才、设备、资料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医校在危机评估、疾病诊断、转诊住院、心理治疗、预防教育、队伍培训、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等系列工作中的合作。在医校协同背景下,医校双方利用自身优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更充分、全面的保障。首先,提供交流平台,开展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讨会。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料、先进的设备和精神疾病专家,与高校学生案例、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相结合,为医教融合,防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辟新的道路。其次,建立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养。医院精神医学方面的专家能够为高校的心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提供较专业的培训,在精神疾病的识别、预防、治疗、转介等方面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为普通学生开展提升心理素质的常识性讲座和咨询会。最后,畅通就医渠道,密切医校联系。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可以通过医校合作平台及时转介,避免延误病情,并且有利于后期康复后的跟踪治疗。

猜你喜欢
新生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家庭“煮”夫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恋练有词
新生娃萌萌哒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