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42-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解答应用题既要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它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且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高,稍有不慎就会痛失大分。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以我20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四句话”:
看到题目要阅读。应用题是情节、已知条件和问题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是与情节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一般采用易于理解的图文结合式,但中段年级以后遇到更多的是单纯的文字表达式,这就给词汇量不多的小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增加了难度,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意多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因此要正确审题,理清思路,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认真阅读题目,把题目中的每个字每句话研究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把应用题的所有文字内容逐字逐句逐行,老老实实多读几遍,其真正的含义就会不断显现出来,切不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丢三落四,因为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其所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具体地讲,要做到“三读”,即通读、细读、精读。通读就是从整体上着眼,把题目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认真阅读,初步感知题中大意,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解决什么问题;细读是指以题目中的重点字词为突破口,对诸如“增加”、“提高”、“减少”、“扩大”、“缩小”等一些关键词汇和数学术语,要多读几遍,推敲其中的含义,并展开联想,寻找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精读就是在通读、细读的基础之上,对应用题反复读,把整道应用题读懂、读透,在读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画图、列表等方式,不断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规律和方法。当然,读题不是说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而是要用“心”读、用“脑”读,在“读”中“悟”,“悟”中“读”,这样才能领会题中真意,使具体形象思维顺利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最后解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分析题意要透彻。审题是与读题是同步进行的。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区分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分析挖掘隐含条件,找出各种数量关系,尤其是要认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与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析题的方法有二:一是采取由已知条件转向问题的综合法,选择已知的数量,提出可解决的问题,使其变为可知,直至问题解决;二是采取由问题反推已知条件的分析法,结合基本的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找出所需之条件,若此条件为未知,则以此为问题继续分析查找,直到条件为题目所知。针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往往要同时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从已知到可知,从问题到需知,促成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有效联系。不论何种方法,整个分析过程要精细透彻,有根有据,有条有理,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同时必须清楚每一个环节表达什么意思,是怎样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什么疑惑,心中形成一张完整的关系网,做到关系分明层次清,数据连贯无裂痕,这样才能顺利达到解题的目的。
列式计算要准确。审题的目的在于解题。列式计算就是把分析的过程字面化,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因此,列式計算必须紧紧围绕析题思路,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展开,两者相互结合,互相对应,不可割裂,做到“关系清”、“方向正”、“算法准”、“任务明”,否则解题就会陷入僵局。列式有分步和综合之分,两者各有利弊。综合算式节约时间和空间,但直观性较弱,层次性不强,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鼓励学生使用分步列式的算法,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分步列式时要根据各算法的意义和应用范围正确选择算法,进而准确列出各种数量关系式,使之层次清晰,关系明了,通俗易懂,这样虽然多花费些时间,但既可进一步理清思路,又可最大限度地获取分值,避免综合列式中一步出错“全盘皆输”弊端。计算要认真细心,心算笔算共用,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演”即先看清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运算顺序是什么,有无简便方法等,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要规范书写格式,防止错写漏写,并准确使用单位名称,注意单位的统一,不能因自己不经意的粗心而白白失分。
完成解题要检验。检验是完善结论、判断正误、弥补过失的有效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数学题解题完毕后,一定要进行一次“回头看”,检查一下题目是否认真阅读,重点词句是否准确掌握,理解题意有无偏差,审题是否正确,各种数量关系是否全部找出,算法是否选对,列式是否得当,运算符号有无遗漏,数字抄写有无出入,单位名称是否统一,是否需要换算,演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否则就可能因错误而前功尽弃。验证答案有多种方法,一般是把解答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进行反向解答,看结论是否与原已知条件相同;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相同,则原解答正确。检验在解题中不可或缺,引导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能及时查漏补缺,有效地提高解题正确率,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