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86-02
祥林嫂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尼洛夫娜是20世纪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中的主人公。乍一看,这两个形象相差太远,好像没什么可比性,不可相提并论,但经过认真的阅读,比较和思考,笔者发现这两个形象之间的确有一定的相似和不同,本文试对这两个形象在某些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来帮助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个世界文学典型。
一、“祥林嫂”与“尼洛夫娜”的相似之处
首先,“祥林嫂”与“尼洛夫娜”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损害、被侮辱的普通劳动妇女。祥林嫂善良本分,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但不幸却接踵而至:年轻丧夫,被夫家再卖,继任丈夫死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鲁镇人的嘲笑,欺辱等等。就这样,在不幸遭遇的煎熬下,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在宗教迷信的束缚下,祥林嫂失去了做一个正常人的权力,连鲁四老爷家的祭祀活动,她也被剥夺了最起码的参与准备的权力。就这样,祥林嫂在眾人眼里完全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一个不详之人,最后在鲁镇举家庆贺新年的热闹和鞭炮声中凄惨的死去。
尼洛夫娜一开始也是一个勤劳善良,胆小怕事,温顺柔弱的普通劳动妇女,她政治上受奴役、经济上受剥削、思想上受宗教迷信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受丈夫的打骂和虐待,长此以往,尼洛夫娜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普通劳动妇女在思想性格和人生遭遇方面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
其次,“祥林嫂”与“尼洛夫娜”都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进行过反抗和斗争,但这反抗和斗争也正是两人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关键,对此下文专门进行分析。
二、“祥林嫂”与“尼洛夫娜”的不同之处
首先,斗争的对象和方式方法不同。祥林嫂有没有斗争性,这个问题以前就有很多人讨论过,关键要看斗争的对象。如果说斗争的对象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正统,那么祥林嫂是丝毫没有斗争性的,因此,祥林嫂在文中的表现只能算作是有反抗性。小说中体现祥林嫂反抗性的有两处:以死反抗被卖和到土地庙去捐门槛,她的这种反抗是在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结果其实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她这其实是戴了枷锁去争取个人的自由生存,但最终还是给这副枷锁压碎了。祥林嫂之所以选用这种反抗方式关键在于她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受迫害的根源何在,所以她的反抗软弱无力,没有结果。
母亲尼洛夫娜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斗争性,而且她的斗争性越来越强,信念也越来越坚定,但她的这种斗争性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究其原因是尼洛夫娜身边有一位传播革命真理的人——她的儿子巴威尔。尼洛夫娜经常为儿子及其战友们开会时承担守门和放哨的责任,耳濡目染,慢慢地尼洛夫娜在儿子及其战友们传播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觉醒,认识到了自己受苦、受欺凌的根源,并主动要求参加工人小组活动,走出家门参加游行,散发革命传单,勇敢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与黑暗的沙皇政府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逐步成长为了一名坚定的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母亲形象。
其次,两人的结局和形象意义不同。祥林嫂在多方恶势力的迫害下,她感到了恐惧和绝望,她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她在鲁镇家祈求幸福的爆竹声中孤独地走向了死亡。尼洛夫娜在儿子及其战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却融入了革命浪潮,成长为了一名坚定、勇敢、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与之前的那个受尽丈夫打骂,却逆来顺受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判若两人。
祥林嫂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通过她概括了20世纪20年代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们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尼洛夫娜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和巨大感召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普通劳动群众觉醒的必然性,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第三,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和目的不同。鲁迅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这时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年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当时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文化思想,而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文化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先生选择祥林嫂这个妇女题材,就是要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让人们认识到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进而对广大的受毒害民众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
高尔基的《母亲》写于1906年,当时正值俄国工人革命运动第一次高潮过去,转入低潮。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工人尚不觉悟,甚至对沙皇还抱有幻想,那么教育工人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革命责任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成为当务之急。在这关键时刻,高尔基创作了《母亲》这部作品。通过母亲的成长、转变,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巨大的威力和光明的前途,发挥了教育普通民众的作用。列宁当时评价说:“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的,现在读了《母亲》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和改观的。”可见母亲尼洛夫娜的的形象在当时起到了转变思想、改变局面的巨大作用。
祥林嫂和尼洛夫娜都是世界文学形象长廊里的两个不朽的典型,希望以上的对比分析能对大家在更加深刻、更加全面认识理解这两个人物方面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