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优娟
【摘要】课堂追问,是一门艺术,有效追问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使之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 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展开,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
【关键词】有效追问 思维 深度发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43-02
前不久,听了学校老师的同课异构课《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通过描写“我”童年时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感受到“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表达了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情感。
两位老师教学课文第十三自然段分别是这样处理的:
教学案例1: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第13自然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自由。
师:哪一句直接告诉我们是自由的?请画出来,齐读。课文围绕这句中心句,写了哪些物是自由的呢?
生:花、鸟、虫子是自由的。
生:倭瓜、黄瓜、玉米是自由的。
生:蝴蝶是自由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遍。
课堂效果:学习这一段,老师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依然停留在低阶能力、低阶学习和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所有问题没有挑战性,没有思维的张力,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的发生。
教学案例2:
师:刚刚我们感受到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那样的自由快乐,那园子里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13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13节,思考:哪些语句表现出了物的自由?
交流1:……就像……这个句式看出鸟儿、虫子很自由。
交流2:……愿意……就……写出了倭瓜、黄瓜、玉米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没人管他们,很自由。
交流3:一会……一会……蝴蝶也是自由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很自由,无拘无束。
师:作者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物的自由,老师也写了一段关于园内景物的描写,谁来读读。
“倭瓜长藤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黃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
师追问:你觉得哪一段比较好?为什么?
生1:老师的语句很美,笔下的景物也美,而萧红笔下的景物很自由。
生2:老师和萧红的目的不同,萧红的目的是突出景物的自由。
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写一写,写出园内其他景物的自由。
师再次追问:同学们说得很好,写得也不错,老师不明白,课文从“我”在园中的做的那些事当中,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了萧红的自由,为什么还要写景物的自由呢?
生:写物的自由,是为了衬托人的自由:因为人是自由的,所以眼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可见我也是绝对自由的。
师小结:因为“我”的心是自由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也是自由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叫“借景抒情”。
课堂效果: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细细地读,静静地品,逐渐走进这荡漾着童心的园子,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教学时,教者以“自主圈画——汇报交流——比较练笔——品读悟情”的形式,加上几次巧妙的追问,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在学生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思维也异常活跃。这一过程是思维迅速向深处延伸的过程。
课后思考: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我们把在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分成: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被称为高阶思维,也叫深度思维。深度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习者的深度思维能力!
而追问是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入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所谓“有效追问”,就是教师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针对性地再一次或更多次提问。
课堂上,当学术的认知出现常见的错误时,我们抓住时机,恰当追问,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及时纠错,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精确性。
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分歧,找不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追问,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留白”了,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时,如果在这些“留白”处巧妙追问,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无尽的创造潜能,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中的有效追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有效的追问,不仅能引导学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更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