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琳
【摘要】“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师德这个话题的探讨在当今转型期社会很有必要,在经济文化受到外来冲击日益显著的今天,传统的师德师风与个人实用主义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比较尖锐的师德问题,本论结合高校教师的现实,探讨现实社会中师德的内容和师德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师德;高等教育;高校教师
教师,两个字可以分开来看,教者,是传授知识的人,把自己所学和人生经历作为隐形的财富教授给学生的人,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令人信服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經验,教师这个职业最基础的工作是教育人,让一无所知无所适从的学生渐渐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知识和技能,最后能够成熟坚强的独自在社会上生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传递技能和知识,更是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前进的方向。其次,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尊称为师者的老师职业需要更为崇高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社会活动中有很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书”和“育人”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上经常是热议的话题之一。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是很难将教学和育人完全分裂开,因此教师即为一个“潜能导师”的角色,要想达到真正效果,是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着手,高校教师是学生在由懵懂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人物,学生是否能够胜任现代化事业,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人,都是高校教师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也渐渐走人社会问题核心区域,本论文结合个人实际经历,谈谈对立德树人的一点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则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教师在平日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师德的中心内容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出自立德树人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教育的阐述,在这次的系列讲话中,提到应该围绕信念理想,学生为本、做人修养、担当责任、人文关怀、公民教育、创新思维、创造个性、创新能力、教学评价、教学质量、教育目标、教育使命、教育模式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阐释,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立德,就是说要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和激励人,以德育教育为先,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来改变、发展和塑造人。“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师德:
第一、学识渊博。作为教师,最重要是传道,教师只有自己博学多才才能够不断创新指导学生,跟上时代最前沿的研究问题,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研究方向,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职业态度,“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第二、热爱学生。有教无类,对待学生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学生是不分等级的,只要是想学爱学的学生都应该给他们同样的平台和态度,现在90后的学生更是思维活跃,每个人都是家里的掌中宝,思维较活跃,但是依赖心较强独立性较差,对待这批孩子需要更有耐心和精力,去平等的看待他们,用时间来陪伴他们成长,才能真正的走进他们心里。
第三、创新精神。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创新是一切知识和教育的核心,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青年教师对于大学教育有着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满足于对学生“一言堂”式的教学,而更愿意采用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也摆脱了用一场考试决定成绩的孤注一掷的风格,采取随堂作业或者随堂考察,甚至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来完成他的课堂方式来考察,因此考察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学生,与学生以朋友的平等身份进行交流,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俨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也随着商品一起逐步渗透到我们思维,传统文化的不同,新鲜的外来的思想有时候会更加引起兴趣,高校青年教师因为处在新鲜事物最容易接触的地方,所受的高等教育也能够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外来文化,因此一方面是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也容易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造成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价值观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有时候我们会失去本土精神而以为一体化也体现在精神和思想上,在青年教师的社交中,网络占据了很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导致网络里很多信息的鱼目混杂,如果盲目接受,就会很容易使青年教师只注重眼前的个人利益,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所以有时候各大高校有爆出关于奖学金助学金的丑闻,还有各种论文抄袭丑闻。
第二、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冲击。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建筑,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思想正在遭受新思想的冲击,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正处在新老交替的时代,有一些浮躁的心态和价值观正在造成当代高校教师的普遍性焦虑。比如在学校当老师如何才能够赚钱,有些教师会因为高新就辞职经商或者另谋职业,有一些在岗位上不能沉下心钻研科研,研究学生和教学,只想着如何升职加薪等等,社会既有的传统道德规范和方式失去了对某部分高校教师的引导礼盒约束力,“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视角来观察自己和他人,并以新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衡量自己的相关利益分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职业价值取向。”现代高校教师习惯将付出和获取等价交换,做事情之前就想问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和收益,部分高校教师将钱看作是判断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要求等价交换,他们已经开始用尚未形成的新思维审视教师职业,和传统教师形象的“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象截然不同,从而改变了传统观点中,以追求精神价值为主的价值观转向追求物质为主的价值观。师德的体现有时候一定是和等价收益相冲突的,由内心而出的热爱职业,坚持职业操守才能够保证一份永不熄灭的职业热忱,凡事都不是从利益角度出发做事情,
第三、高校教师对自身能力和修养的认识。在全民社会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只看重结果的好坏,而忽略指导学生过程中是否用了不恰当的手段,表现重才轻德的不良现象,教师有一种职业上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应当将师德作为硬性要求,也应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力量,高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逐渐增加,有时候没有时间在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就拿辅导员来说,从走进办公室到离开办公室的一整天时间,几乎都坐在电脑前,处理各个学生的大大小小日常事务,比如寝室矛盾,学生意外受伤,学生学业生活压力的谈心谈话,学生每节课的到课情况督促学生去教室上课,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各个部门派遣下来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比如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助学金的评选工作,征兵工作,各种信息表的填写和收集整理,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大小小学校学部活动,给学生排练节目,陪学生一块做活动预演等等等等,事情杂碎而又重要,繁重的工作压力根本无法有时间去更多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和道德修养。
第四、学校方面的监督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很多奖励机制大多数的重点还是在教书成果,发了多少篇论文,带领的学生获了多少奖,什么类型的奖,教师在任职期间做了哪些项目,虽然也有师德师风不符合就一票否决制度的存在,但是如何判断师德有失是一个主观性评价标准,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无法更好的做到监督,监督机制不完善就导致有些教师可以在任职期间为所欲为,而现有的机制不能对其有很好的约束力和管制力,大多数的奖励机制重点都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就算有有对于师德的奖励,大家第一反应也是可以发多少钱,没有落实到钱的奖励也会被嗤之以鼻,这种精神奖励的淡薄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缺乏赏罚分明的惩罚措施,导致师德师风败坏的事情屡见不鲜。
《管子,牧民》提出“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高校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基本生活需要和人类的基本欲望,也只有衣食住行都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师德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教师的良好师德有利于自身工作岗位的发展也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在学校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国家拥有更光明的前途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