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实验,优化“综合与实践”活动

2019-03-29 10:14侯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比一比综合与实践鳄鱼

侯芳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巧设“数学实验”,是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好方式。“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数学实验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探索规律、驗证结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感悟并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方法。

《量一量 比一比》是“综合与实践”教学中一节有趣且有意义的课,经过多次尝试后,引发了笔者对于数学实验在“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教材解读,找到数学实验教学的立意与路径

《量一量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材呈现了一幅测量教室的场景图,意图在于依托“测量教室的物品长度”这个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厘米和米”的知识,自主探讨事件(描述鳄鱼的长度或者自选物体描述长度的活动),经历“试验分析→提出猜想→数学验证”的过程。在亲历“实验”过程之后,丰富学生对“长度问题”的直观体验,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升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笔者尝试以实验探究为主线,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领学生不断深入分析“比一比”,以“实验+推理”的方式,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对活动过程及结果的反思认知,提高数据分析观念,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意识与方法。

二、活动设计,体现数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与过程

在数学分析中发现规律,经历研究的过程,是丰富学生数学认知、积累数学思考、学会思维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载体的“类比”,需要被赋予其更多“活动”内涵。“类比”是一类现象的本质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代表着众多同类现象的共同特性。《量一量 比一比》中的“类比”,体现在培养估测能力,提升数据分析观念上。因此,本节课的系列操作活动需要让学生丰富体验,并逐步抽象与归纳。

数学实验能较好地达成上述意图,学生开展目的明确的实验操作,围绕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与推理,经历“观察现象(识别对象)→提出猜想(初步发现规律,很大情况下是不完整的)→设计实验(提供实验工具,围绕目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并验证初步发现规律的正确性)→完善猜想→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步骤,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学化分析,启发并帮助自己认识。

活动设计:

(一)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示)

(2)交流图中的学生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也有的测量讲桌长度……)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1)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2)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4)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如何记录。如(? ? )米(? ? )厘米。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2)用手比:学生比画测量物体的长度。

(3)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丰富他们的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活动经验。

(二)选择“单位”, 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猜一猜: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帮助他们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学反思,探寻数学实验教学的“数学化”实施

“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直接讲授,它更注重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及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比如本课中,学生是否充分经历了探寻规律的过程?是否能基于现象进行数学猜想,自主设计相应数学实验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是否能通过实验数据、图形表征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是否能体会到数学研究的价值?如果只是单纯“量一量”,显然有悖于“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目标。

因此,数学实验教学中不将获得结论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设计与实施,体验随机数据、探寻变化中的“不变”规律做较多的铺陈,逐层深入。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完善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实验与分析,辅以相关的数据支撑(实验),帮助学生在实验数据的“式与形”比照中,提升认识。

(作者单位: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陈建军

责任校对 张 敏

猜你喜欢
比一比综合与实践鳄鱼
比一比
比一比
比一比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鳄鱼为什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