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积极影响分析

2019-03-29 05:48肖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护理干预

肖华

【摘 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公平开放的选择机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 组基础上进行干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助于临床治疗,还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焦虑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118-01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患者的心脏在慢慢减少跳动次数,呈现一个衰竭的状态。而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心肌受到损伤,导致心肌原有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浑身无力、呼吸急促或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长期下来,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病情加重。基于此,分析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公平公开抽选机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约为(35±1.6)岁,中位病程约为2年;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约为(33±1.4)岁,中位病程约为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经病理、医疗手段检查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②认知清晰;③同意并签署意愿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恶性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正常患者;②认知不清晰;③无法参与整个治疗过程的患者;④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性干预护理,如及时转达医嘱、指导用药、入院及出院培训指导等等。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护理上,介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的情绪来源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引导患者走向积极阳光的生活,树立其治疗的自信心。②健康教育:对家属及患者培训指导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知识,不断鼓励患者的高涨情绪,面对突发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③放松干预:每天进行2-3次的放松训练,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④深呼吸训练:患者焦虑状态发作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改善因焦虑发作引起的呼吸困难、头晕等现象。⑤饮食护理:首先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指导,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要做到营养均衡,并且易于肠道消化。

1.4 观察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据医院自制患者满意表,为护理工作打分,满分100分,分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

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均由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SAS评分,也就是说,介入心理护理干预比常规性护理效果要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满意度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因此研究组可以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由于心力衰竭长期存在,患者容易由于生理和心理压力而出现精神障碍,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饮食习惯。在护理患者之前,应充分了解不同患者的情况,向患者推广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前景和方法,树立患者的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组织患者放松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兴趣开展不同的娱乐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时减轻疼痛和心理负担。

相关研究表明,焦虑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焦虑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增加静息心率,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加剧胰岛毒性抵抗,从而导致多元化的并发症。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基于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经分组护理,虽然两组S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性干预护理的对照组。对此表明,对于心力衰竭焦虑的患者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避免患者因负面情绪导致病情加重的现象发生。而且从满意度结果上来看,研究组可以提高医患关系的有效发展,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信赖医护工作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干预性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助于临床治疗,还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莉, 陈小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34(A01):251-252.

[2] 陈建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8(14):139-140.

[3] 姜黎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217-218.

[4] 王雪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1(15):111-112.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护理干预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