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雅琼
【中图分类号】 R19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26-01
体外冲击波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运用到骨科及康复理疗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冲击波疗法日益完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升级和改善,体外冲击波疗法常用于无菌性肋软骨炎的治疗。本文观察体外冲击波和痛点注射对肋软骨炎的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我院疼痛科门诊肋软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诊断标准。②临床症状为胸部固定压痛点1-2个,咳嗽或深呼吸加重。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能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及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或系统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3\*GB3妊娠期患者。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男 5 例,女 7例;年龄28-53 岁,平均(40.5±9.0)岁.观察组:男6例,女6例;年龄 25~60,岁,平均40.8±11.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器型号为瑞士EMS公司生产的Swiss DolorClast Smart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频率8Hz,能量为2.0Bar,每个部位1000次,每周治疗一次共4次。 观察组采用痛点注射治疗,每个部位注射2.5ml。消炎镇痛液配制为1ml2%利多卡因+得保松0.2ml +生理盐水3.8ml,共5ml,每周注射一次,共四周。
1.3 观察指标 ①=1\*GB3疗程开始前,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0 分:无痛;1~3 分:疼痛轻微且能忍受;4~6分:疼痛影响睡眠,但能忍受;7~10 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②=2\*GB3疗程结束3月后随访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 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每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治疗前后NRS差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后三月内随访复发率:治疗结束后三月内,实验组有1人(8%)复发,观察组有6人(50%)复发,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9)(见表2)。
3 讨论
冲击波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成骨效应;2、空化效应;3、镇痛效应;4、代谢激活效应。近年来,广泛用于骨骼肌肉组织的慢性炎症及损伤修复[2]。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一种发生在肋软骨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原因有:病毒感染、胸肋关节韧带慢性劳损、免疫或内分泌异常引起肋软骨营养障碍、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胸部撞击、剧烈咳嗽损伤等等。症状包括为骤然刺痛跳痛或酸痛、也有缓慢轻微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多发于1-7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第234肋最多见,其次为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第567肋软骨少见[3]。目前常见的治療方法为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局部痛点注射治疗,但较易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实验组与观察组NR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
综上所述,冲击波治疗肋软骨炎与局部痛点注射相当,并且其复发率相对低于局部痛点注射,临床上可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CHAUSSY C,BRENDEI,W.SCHMIEDT E.Extracorporeally in-duced destruction of kidney stones by shock waves[J].Lancet,1980,2(8207):1265~1268
[2] 陈泓鑫,纪双泉,詹瑶璇,等.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2015,30(1):43-4
[3] 马冬捷, 张志庸, 李单青. 肋软骨炎的诊治进展[J]. 北京医学, 2009, 31(6):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