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英 沈文静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又有所泛起,借助互联网等渠道,给部分思想还不够成熟、不能明辨是非的大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大连市的部分高校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抽樣问卷调查,拟根据调查结果,阐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害,并对如何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害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只孤立的、片面的看待一些问题,忽视历史的全过程而只关注一些独特的历史节点,并且放大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而引导人民群众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对阶段性错误进行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分析而试图抹黑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丰功伟业。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肆意将一些宣传历史虚无主义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散布和传播,对特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歪曲、丑化。“90后”大学生受年龄段的限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不断建立、尚未完善的过程中,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及社会经验不足,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流传和泛滥,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大连市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调查
通过对大连市1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90份,有效率为89.5%。问卷以高校大学生针对历史上一些特定事件、特定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虚无主义及其主要观点为题,进行了分层后随机抽样问卷形式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各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无法清楚辨析目前国内外的诸多危机,不能理性分析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共产党的领导认识不清,对共产主义能否真正实现、何时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等问题都存在疑虑,在政治上表现为不关心、冷漠。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了解不深入,但历史虚无主义对在校大学生有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与自我评价有出入,当代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害
(一)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大学而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全员的,既有日常的管理教育,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及其他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结论,试图通过虚无中国近现代历史而达到其目的,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学生无法正面、积极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讲授内容,怀疑其科学性、质疑其真实性,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历史虚无主义却以重新评价的名义,怀疑、否定客观历史的规律、真相与本质,对历史事件、特定历史人物解释随意,片面、主观,甚至刻意丑化、歪曲,与主流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若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加以抵制,将不断消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正面效果,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害
(一)引导大学生有理想、有修养、有追求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与个人追求、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切实需求入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立足点,在引导他们思考个人长远发展的过程中适时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个人发展才能长远、才有足够的空间,不断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同感,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远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二)引导大学生有品质、有担当、有作为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给大学生正确的、恰当的担当意识的指引,普及正面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大学生培养正直、坚强、勇敢、诚信、友爱等优良品质,用正面积极的关于责任担当、作为的典型事例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激发他们的斗志,提高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鼓励大学生将来到社会上有所作为。
过培养“六有”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在优秀中华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真正远离、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1] 王华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害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文章为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研究对策”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lslktqn-038。
作者简介:邱金英(1978- ),女,汉族,黑龙江绥芬河人,博士研究生,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沈文静(1987-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大连海洋大学中新合作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