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秋雨
【摘 要】笔者早年在北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歌曲,初步了解到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现状,内心不禁为之可惜,上下五千年的瑰宝因为“快餐时代”的到来竟也变成“珍稀物种”。在广西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开始时,笔者将目光投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仫佬族依饭节及其二声部歌谣,此文是笔者采风调研前和采风调研后会撰写更为详细的仫佬族依饭节和二声部歌谣的文化内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74-01
一、研究起因
笔者早年在北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歌曲,初步的了解到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现状,内心不禁为之可惜,上下五千年的瑰宝因为“快餐时代”的到来竟也变成“珍稀物种”。在广西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开始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关注起来,知网上的一次浏览让笔者决定定下研究的课题方向为“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依饭节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选择广西罗城县仫佬族其一原因便是它的地理位置,其二笔者认为在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最基本的应是了解成长周边的内容,也就是俗话说的“就地取材”,由点到面的研究,才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走正轨。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加深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聚居着全国90%以上的仫佬族。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的依饭节,并在2003年和2009年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仫佬族依饭节”,近几年则逐渐增加举行的次数,仫佬族节日众多,凡遇重要的节日就会举行全村共同的团体礼拜典礼。“依饭节”则是仫佬族山乡最隆重的节日,“依饭节”包含了民歌、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等民间音乐形式,其中的依法饭歌和二声部歌谣则是仫佬族群众在生活中、祭祀中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依饭节故而在仫佬族中有着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中国祭祀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播。
根据笔者多次阅读和了解,发现仫佬族的依饭节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按姓氏和地区族群开展,比如姓氏比较出名有“黎姓”还有笔者侧重的“银姓”、地区和族群则有罗城县、石围村、崖宜屯、马寨屯、龙岸镇等地区为现在还未流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仫佬族的“依饭节”在范围伤、区域上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声部歌谣”既是依饭节中常常会用到的演唱形式,也是仫佬族平日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歌唱形式。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分为三种:一是随口答(意为山歌),多以爱情为主,常在“走坡节”这样仫佬族青年对歌交友的传统节日上由歌手即兴编唱;二是古条(意为歌谣),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内容,如《伏羲兄妹》等,多在喜庆日、依饭节这样大型节日演唱;三是口风(意为口角),多以对唱形式出现,以斗智竞才为內容,以相互讽刺挖苦为多。
通过笔者不断阅读关于仫佬族音乐和“依饭节”方面的文献资料,发现大多以研究依饭节、从文学、宗教习俗方面为出发点,有对仫佬族“依饭节”节日、歌俗民族语言方面的研究,区域类仫佬族“依饭节”、民族文化厂牌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很少有对仫佬族依饭节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的音乐研究,关于其音乐种类、传承、学唱、表演等更是少之又少。
三、研究意义
本项目以广西罗城这个全国唯一仫佬族自治县作为研究的主要地方,通过采风和田野调研,深入了解广西罗城县仫佬族的多种节日形式以及其中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学习、学唱调研的歌曲,尽可能的掌握原汁原味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将在仫佬族调研的图片、视频整理制成碟作为影响资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保护和传承依饭节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四、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收集现在已知且流传的广西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相关的音频、视频、论文,了解其发展形式及现状;
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0月,将学习到了解到内容整理发表论文一至两篇
第三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前往罗城仫佬族的依饭节,学习当地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
第四阶段:2019年1月——2018年5月,填写调研报告并发表相关性学术论文。
第五阶段:2018年5月,将课题成果、报告及刻录影碟收录记录便于其他学者学习和查阅。
五、结语
目前对广西罗城县仫佬族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的了解还停留在初步的阅读和了解阶段,后期进行实地的采风调研更进一步的了解发现还未被发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和内容,通过本次研究和采风调研的视频资料,了解和掌握广西罗城县仫佬族的依饭歌和二声部歌谣的形式、内容、发展、及演唱状况;让更多同学发现广西罗城县仫佬族音乐的文化魅力,了解依饭腔和平时学习演唱的不同,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干芬,胡希琼.松佬族[M].民族出版社,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