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瓦斯地面抽采技术

2019-03-29 07:44张永成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形圈塔山采动

张 为,李 兵,张永成

(1.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晋城 048012;2.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6; 3.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048012)

低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具有综合机械化程度高、采煤强度大、采煤速度快等特点,单位生产时间内瓦斯(甲烷)涌出量逐渐增大,工作面安全生产隐患逐渐增多。采面瓦斯涌出量激增和涌出不均衡,极易造成工作面和局部瓦斯超限,尤其是上隅角瓦斯超限,上隅角瓦斯超限是低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面对的共性问题。为了缓解通风压力,降低瓦斯超限风险,一般工作面采用高抽巷等常规瓦斯治理方式,易造成工作面衔接方面困难,降低生产效率[1-3]。

塔山煤矿是大同矿区低瓦斯含量高涌出量矿井的典型代表。提出低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瓦斯地面抽采技术,期望解决的问题:获取一种地面钻孔抽采回采工作面瓦斯的新方式,解决矿井抽采掘衔接压力大的问题;本着地面抽一方,井下少一方的原则,降低风排量、回风巷瓦斯浓度;降低上隅角等局部瓦斯浓度峰值;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

1 工作面概况

1.1 8204工作面

8204工作面是塔山矿3~5号煤层第1个留设小煤柱的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为983m、可采走向长度719m、倾向长度为161.5m;煤层厚度9.72~17.76m,平均14.2m。该工作面位于二盘区8202工作面与8206工作面之间,8206工作面于2010年8月底回采结束,8204巷与8206工作面采空区相邻,留设煤柱仅为6m。

8204工作面于2015年6月16日正式回采,截止到2015年9月18日已回采561m,经历了2次见方来压。

1.2 工作面瓦斯来源及涌出特点分析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定义,工作面回采时瓦斯涌出由煤壁瓦斯涌出、落煤瓦斯涌出和采空区瓦斯涌出3部分组成[4]。

以往塔山矿8105,8106,8107,8210,8212工作面瓦斯实测资料研究分析表明:塔山煤矿为典型的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瓦斯涌出,受工作面采动超前矿压影响,工作面煤层在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围内形成卸压区域,该区域煤层裂隙增加,透气性提高,煤体解析瓦斯量增大,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呈初期线性后期曲线关系[5];同时受到8206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等有害气体的影响,特别是回采期间对上隅角的影响,通过增加配风也无法解决。

1.3 矿压规律

根据塔山矿矿压监测资料,基本已掌握了首采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顶煤的初次垮落步距为12m;直接顶初次来压距离为34~36m,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正常推进时为16~18m;推进不正常,速度缓慢时,周期来压步距缩短为10~14m;基本顶初次折断距离为50m,由于工作面倾斜长度大,顶煤厚度大,因此每次来压时工作面压力较大,达到10000kN以上,由于工作面倾斜长度较大中部压力显现比较明显。

2 采动井组设计

2.1 钻井平面位置确定

钱鸣高等[6]通过实验模拟、实践分析,对工作面采动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裂隙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揭示“O”形圈分布特征,并应用于卸压瓦斯抽放钻孔布置,效果显著;李宗翔等[7]提出形成采空区周边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是由于采空区上方的离层裂隙基本分布在采空区边界(图1)。

图1 “O”形圈裂隙分布特征平面

2.1.1 “O”形圈裂隙区

“O”形圈宽度(或范围)的确定可按照以下经验公式[8]:

D(M)=0.011M3-0.64M2+10.22M+13.514

(1)

式中,D(M)为“O”形圈宽度,m;M为采高,取3.8m。

由公式(1)计算可得“O”形圈宽度为43.71m,亦由该式可知采高和“O”形圈宽度呈正比,即采高越大“O”形圈宽度亦越大,反之亦然。

2.1.2 重新压实区

重新压实区宽度(或范围)的确定可按照以下经验公式[8]:

D′=0.033M3+1.057M2-24.412M+208.057

(2)

式中,D′为重新压实区宽度,m。

通过计算可知,8204工作面重新压实区范围约为132m。

2.2 抽采层段的确定

2.2.1 采矿“上三带”理论及其范围

根据采矿理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顶底板受采动影响在垂向上会出现典型的分带特征,自上至下可分为弯曲下沉带、裂缝带和垮落带。理论和实践表明裂缝带下部及垮落带上部裂隙发育充分,瓦斯大量积聚,是抽采的理想区域[9]。

2.2.2 最大垮落带高度

根据采矿经验公式:

(3)

式中,H为垮落带最大高度,m;θ为煤层倾角,取2°;K为岩石的碎胀系数,取1.25。

经计算,8204工作面最大垮落带高度为36.19m。

2.2.3 最大卸压裂缝带高度

导水裂缝带高度在一定程度可以表征导气裂缝带高度,实际上气体分子比水分子小,因此导气裂缝带高度应大于导水裂缝带高度,但二者差值不大。

根据塔山矿建井地质报告中导水裂缝带高度修正公式计算:

(4)

式中,Hf为导水裂缝带高度,m;ML为累计采厚,取18.05m;n为煤分层层数,取2。

根据以上计算,3~5号煤层开采后其导水裂缝带高度取最大值,为233.56m。

2.3 采动井组设计原则与要求

采动区地面瓦斯抽采井组设计本着根据应用条件的需要、井位、井身结构、易受破坏位置防护、安全抽采等进行逐级优化分析与设计的原则,以保障安全抽采与提升抽采效果[10]。

采动井在井下回采工作面上形成采动井组,井组随着工作面采煤推进形成滚动式地面瓦斯抽采系统;采动井组与采煤形成的裂缝带多点接触、沟通,加速瓦斯抽采速度;采动井组负压抽采工作面和上覆围岩中的瓦斯;一井双用,采动抽、采空抽;采空区瓦斯抽采,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

2.4 钻井平面布置

采矿“O”形圈理论,“O”形圈域内离层裂隙和竖向破断裂隙发育且彼此导通性、透气性较好,同时是采空区卸压瓦斯流动通道和贮存空间[11-12],为了大面积、长时间地抽放卸压瓦斯,抽放钻孔应打到“O”形圈内[3]。

采动井平面设计首先应与井下抽、掘、采衔接情况相结合;其次“O”形圈理论以及塔山矿矿压规律分析研究;最后遵循钻孔难易度、钻孔孔径保护、合理井距及有利地面环境等原则来布置。采动井布置在采面回风侧,在瓦斯抽采流量和浓度上效果较好[13]。再结合钻孔抽采稳定性和实际生产需要,距离切眼20m,距离回风巷15~30m处,孔距50m。

第1个地面钻孔布置在距工作面切眼20m处,内错回风巷30m;第2个孔布置在距工作面切眼70m,内错回风巷15m;依次类推,沿工作面走向方向每隔50m布置1个,第奇数个孔内错回风巷30m,第偶数个孔内错回风巷15m(如图2,3所示)。

图2 地面垂直采动井组平面布置示意

图3 地面垂直采动井组剖面示意

2.5 井身结构

根据采矿理论分析和实际生产需要,简化施工工艺,降低瓦斯治理成本,在保证抽采效果的情况下,采动区钻井整体结构为两次钻井设计。完井井身结构见图4。

(1)一开采用φ425mm牙轮钻头,钻穿基岩风化带10m后,下φ377.7mm×10mm钢级J55表层套管,封固地表疏松层,注水泥全封固。

(2)二开采用φ311.1mm钻头进行钻进,钻至煤层完钻,裸眼完井。

图4 采动井井身结构示意

2.6 抽采工程设计简述

(1)完成钻井后,随着工作面采煤推进,采煤形成的裂缝带与地面采动井沟通时,采用地面移动泵站开始负压抽采。

(2)采煤后形成采空区,通过地面管汇连接新钻孔,两孔或多孔同时抽采瓦斯(图5)。

图5 采动井联合抽采示意

3 抽采效果

3.1 同煤塔山矿采动井组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

8204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在35m3/min左右,地面垂直立孔抽出瓦斯浓度最高可达28.69%,平均浓度3.5%左右;单孔抽排瓦斯纯量最高可达15m3/min,3个垂直采动井同时抽采瓦斯纯量在15~30m3/min之间,占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总量的46%~70%左右;回风巷瓦斯浓度从0.8%逐步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迅速下降至0.4%以下,杜绝了瓦斯超限(如图6所示)。

图6 工作面回风巷、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曲线

3.2 采动井抽采采空区瓦斯治理试验

采动井抽采采空区瓦斯试验系统布置如图7所示。抽采初期,1号采动井可抽出最高瓦斯浓度为13%,抽排气体混合量为95m3/min,随着地面抽采工作的不断进行,抽出瓦斯浓度逐渐降低。

2015年5月27日,2号采动井施工完毕,开始连接抽采系统实施抽采,2号孔抽采初期抽出瓦斯浓度为4.07%,随着抽采工作的不断进行,抽出瓦斯浓度逐渐降低。

截至2015年6月15日,8206采空区地面采动井累计抽采瓦斯纯量537842m3。地面1号、2号采动井抽出瓦斯浓度均降至2.0%左右。取样化验数据显示8206采空区瓦斯浓度降至1.5%以下,8206采空区束管监测瓦斯浓度降至0.4%左右。

图7 采动井抽采采空区瓦斯试验系统布置

4 结 论

(1)根据“O”形圈理论、采矿“上三带”理论及矿压规律确定塔山矿采动井组距离回风巷15~30m,孔距50m,第1个地面钻孔布置在距工作面切眼20m处;井身结构采用二开裸眼完井。

(2)塔山矿8204工作面推进至13.7m,1号采动井开始抽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从0.8%开始下降,上隅角瓦斯浓度迅速降至0.4%以下,1号、2号采动井同时开始抽采后,瓦斯浓度均保持在0.2%左右,杜绝了瓦斯超限。

(3)采空区瓦斯抽采试验表明,通过采动井组抽采,塔山矿8206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控制在1.5%以下,束管监测瓦斯浓度降至0.4%左右。

猜你喜欢
形圈塔山采动
水下环境下不同密封结构形式性能分析
高压氢气环境下橡胶O形圈静密封结构有限元分析
缓倾层状结构高陡采动斜坡变形特征研究
基于FLAC3D五沟煤矿1019工作面采动围岩变形研究
应力松弛条件下O形圈的密封性能研究*
汽车空调系统连接接口设计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游老塔山
采动影响下地面井煤层气抽采技术研究
回顾塔山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