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荣 杨小军 谢强# 王雨薇 黄嘉莉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19;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主要以鼻痒甚至眼痒、频发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是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在鼻部的表现。谢氏“温督祛霾”针灸法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谢强教授在临床应用多年的针灸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温督祛霾、祛邪通窍之功。笔者基于外周血EOS-骨髓通路与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检测“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前后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通路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温督祛霾”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西医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同时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4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中医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制定。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血清变应源试验阳性,检测种类≥1项,及外周血EOS或血清IgE升高者。(3)年龄14~65岁,男女不限,属江西人群。(4)病程 1~10 年。(5)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能按照要求定期复查者。
1.3 排除标准 (1)年龄为14岁以下者,年龄大于65岁者,或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2)长期反复发作已形成严重鼻窦炎,巨大或多发鼻息肉,有鼻中隔弯曲,各种不同类型的鼻良恶性肿瘤或其他鼻部原发病影响疗效观测及评价的。(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人群及精神病患者。(4)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或根据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的情况或使其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比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5)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6)无法判断疗效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或材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7)已知对针刺晕针者,对麻醉药物及抗生素有过敏史者或严重过敏体质者。(8)辨证属中医肺经郁热者。(9)其他合并用药者。
1.4 检测方案
1.4.1 筛选期检测 (1)血清变应源试验:采用免疫印迹法。(2)外周血EOS测定:采取患者外周血后,使用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深圳康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检测。(3)血清IGE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
1.4.2 治疗前、后检测 患者血清IL-5、CD34+检测,共2次;治疗后外周血EOS检测1次。血清IL-5及CD34+的测定:抽取血清后均采取ELISA试剂盒检测,标本采集后,由我院检验科收集贮存后,由我院检验科及湖北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共同完成实验室检测。
1.4.3 对照组检测 招募健康正常人,外周血EOS、血清 IL-5、CD34+检测各 1 次。
1.5 治疗方案
1.5.1 处方 针刺选择迎香(双)、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穴。艾灸选择大椎、印堂、命门穴。
1.5.2 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 先行“温督祛霾”针刺法结合“上补下泻”及“通经接气”[1]手法治疗:先针刺合谷穴,中等度刺激,弱泻法,针尖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同时以言语诱导告诉患者针感会向上往扶突、禾髎、迎香处行走;继之针刺迎香、印堂、百会、风池,弱刺激,补法,中途不行针;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在合谷穴行针3次,每次10 s。再用谢氏“温督祛霾”灸方治疗:用热敏灸艾条,在命门穴及其周围寻找热敏点,先行回旋灸1 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 m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当腧穴处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如酸、胀、压、重等)等感传时即为腧穴热敏化,灸至经气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止。接着,依法灸大椎、印堂,以温通及激发督阳上走。
1.5.3 疗程 针刺留针30 min,艾灸约30 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4周为1个观察周期。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症状体征分级评分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于1997年海口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4]。以主要症状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及鼻部体征的轻、中、重分别计1、2、3分;次要症状恶风、乏力、腹胀、便溏的有、无计1、0分;记录舌、脉作为中医辨证依据,不计分值。
1.6.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于1997年海口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4]。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前症状体征总分×100%。显效:疗效指数60%~100%;有效:疗效指数30%~59%;无效:疗效指数<30%。
1.7 统计s学方法 严格按要求对临床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将所有有效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审查,将符合要求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2周、4周后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4周后为96.67%,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治疗2周、4周后疗效比较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 EOS、IL-5、CD34+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EOS、IL-5、CD34+比较(±s)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EOS、IL-5、CD34+比较(±s)
?
2.3 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表3 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
2.4 观察组治疗后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EO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5、CD34+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治疗后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表4 观察组治疗后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根据数年前国外资料,大约每20年AR患病率就增加4倍。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工作小组(2001年)指出“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累及全世界10%~25%的人口”。我国2007年11个中心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AR患病率高达24.6%[1]。变应性鼻炎是以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及T淋巴细胞参与的,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随着对变应性鼻炎是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在“鼻部”的表现这一论点的认识与深化,炎症反应有骨髓和血循环参加这一点已经被明确了,并且人们认为骨髓和血循环促使了炎症反应慢性化并且导致了“远端”(鼻)组织的炎症性病变。研究[5]发现骨髓是EOS的主要生成器官,EOS来源于骨髓CD34+干细胞,而EOS是变应性炎症中最重要的炎症细胞之一,主要见于迟发相特征的变应性炎症。鼻黏膜组织中EOS的浸润与症状的程度密切相关[6]。研究认为EOS由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受白介素和集落形成因子的刺激而逐级分化,而多种白介素中以IL-5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更加密切。
张辉等[7]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4周后发现患者局部症状显著改善,并检测到他们外周血IL-5、EOS-CS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外周血EOS细胞数目显著减少,认为外周血IL-5表达水平与血EOS细胞数呈正相关,外周血IL-5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杨清等[8]通过对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IL-5、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证实了辛芷鼻敏胶囊可以通过下调IL-5水平,减少对骨髓炎性祖细胞(CD34+远祖细胞)的刺激作用,影响EOS增殖、分化、趋化和活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所致[3]。谢氏“温督祛霾”针灸法通过针灸督脉穴位为主如百会、印堂、大椎、命门穴等,同时配合选取鼻窍局部腧穴。鼻为清窍,其位高居头面属阳窍上窍,易遭风寒之邪,最赖五脏化生之清阳之气温煦,而恶阴霾湿浊壅塞。故治之应以温阳、升阳,祛霾、益窍为法则。督脉是人身体的“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维系人身体的元气,还与人体的脑、肾、足太阳膀胱经联系密切。且督脉直接循行至鼻,是清阳输注鼻窍之通道,故取印堂、大椎、百会穴针灸之以振奋阳气,温督通脉。艾灸疗法选取印堂、大椎穴、命门穴,均属督脉穴,大椎穴益气壮阳,印堂通鼻开窍,命门穴温肾壮阳,艾灸三穴故能温督通窍。风池穴和迎香穴都在督脉循行的范围之内,风池穴高居于人体的脑后,迎香穴在鼻翼的两旁,此二穴前后相配,共同祛风散邪,通利鼻窍。如此正邪兼顾,温通并举,整体调节,共达温督祛霾、祛邪通窍之功。
根据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脊柱是骨髓最丰富之所,而中医之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故拟尝试从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系统探索“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本研究表明,采用“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满意的疗效,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达96.67%。观察组治疗4周后EOS、IL-5、CD34+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温督祛霾”针灸法可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骨髓干细胞向外周血的分化与转移,减弱外周血EOS、IL-5和CD34+细胞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与其他学者[8~9]的研究结论一致。观察组治疗前EOS、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信号通路。观察组治疗后EO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IL-5、CD34+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虽然治疗后外周EOS较治疗前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外周血EOS短期仍维持在正常高水平状态,可能与观察时间短,变态反应状态下生成的EOS(嗜酸性而粒细胞)未完全代谢有关[5]。治疗后外周血IL-5、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疗法临床疗效满意,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分子水平,使之趋向正常。通过检测“温督祛霾”针灸法治疗前后外周血EOS-骨髓干细胞通路中相关指标(外周血 EOS、IL-5、CD34+)的变化,可评价外周血EOS-骨髓通路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温督祛霾”针灸法对EOS-骨髓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