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创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始为义学。花开几度,不变初心;琅琅书声,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断发展,已由一所学校发展为三位一体的集团校。学校因地制宜,建设行知农场,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应运而生。学校教师团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努力践行并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秉承“滋天性,润童心”的办学理念,让教育回归本源,在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行知田园”中架起了课程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打下丰厚的生活底蕴。
【摘 要】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探寻发展素质教育的校本化路径,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创建行知农场,打造物态化田园空间,开发出儿童行知田园课程,以课程的方式践行生活教育,架构起知识学习与生活教育的桥梁。在儿童行知田园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试点先行,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外力组建专业团队等措施,建构起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学习的空间与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引领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行知农场;生活教育;儿童行知田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46-03
【作者简介】陈松胜,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淮安,223300)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淮小”)以“滋天性,润童心”为校训,全面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把教育理解为融化生命、成全生命、提升生命的双边活动,在教育中高度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需求,致力于做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
学校通过开发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农场,促进教育教学空间的转换,从而引发系列变革。(1)学习内容的变化。传统教材变成了田园活书,语言文字变成了田园生态,深奥原理变成了鲜活场景,教育内容更加富有生活的朝气和生命的活力。(2)教学方式的变化。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突出体验和实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课堂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得到切实改变,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兴趣、好奇心得到了尊重和呵护。
一、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建构的基本理念
1.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
儿童行知田园课程突出“行知”元素,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思想,依托行知农场开发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把行知农场建成一方校园生活的小天地,建成一个社会生活的小舞台,建成一块培养学生“小好汉”精神的小基地。
2.构建整体融通的课程与学科教学。
儿童行知田园课程通过学科整合、学段融合和学时组合等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原则,围绕“儿童”“行知”“田园”三大元素,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开发基于“STEM+行知”模式下的校本定制课程,重构一个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过渡,以兒童行知田园课程为引领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3.重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新生活。
成长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打破校园生活固有时空,学生走进行知农场,学习空间变得更广,学习内容变得更多,见闻变得更丰富;走出行知农场,学生的生活中有了更多的行知体验,成长中有了更多的田园情怀。国家积极倡导的振兴乡村计划有了很好的教育落脚点,小小的校园因儿童行知田园课程而变得丰富多彩。
二、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建构的基本策略
1.试点先行、逐项突破,循序渐进实现全覆盖。
学校实行“三步走”策略。第一步(2015~2016年),选择一、三年级作为试点年级,实验主题为行知农场物态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二步(2016~2017年),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实验主题是儿童行知田园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第三步(2017~2018年)在全校所有班级全面推广,实验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儿童行知田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在“三步走”过程中,同步建立、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同时开展周期内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调研各方意见,研讨改进策略。每个实验周期结束后,原实验班级都采用自主申报下一周期实验项目,由班主任征求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意见,民主决策是否继续申报。从3年实验申报情况来看,至今没有一个班级放弃申报。各方一致认为,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有利于学校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2.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精力抓好骨干示范。
儿童行知田园课程作为一项依托物态课程基地的新课程,与所有校本课程一样,要让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有一个适应、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重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此,学校选择对这项新课程感兴趣、有一定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承担实验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学观摩、实验研讨、课题研究、成果分享等途径,营造课程的研讨氛围,让研究者、践行者在课程的探究与参与中快速成长,树立课程标杆,凝聚课程向心力,把更多的教师带入课程开发工作。
在此过程中,学校同步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田园行知》(上下册)校本教材,以行知农场的一年四季为经线,以各学科实践项目为纬线,整合小学1~6年级所有学科实践项目,为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搭建一个实践的主框架,排进课表,纳入课程计划,实现课程内容和形态的相对固化,使课程开发与实践双线并进,培养课程开发人物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话语权。
3.借力生力、发力齐力,小坡度、多层次全面推进。
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既涉及以“行知”元素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体系,又涉及以“田园”元素为代表的园林种植体系,以在课程中突出“行知”与“田园”的专业性,提升课程的教育价值。
学校充分认识到“团队专业资源”的重要性。自2015年开始,学校就启动组建儿童行知田园课程专家团队,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合作办学。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张新平教授,淮阴师范学院顾书明、伍红林、周友士教授每学期定期来校指导。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曹布霆、淮安市中医院专家主任殷学超等专家也定期来我校开展活动,在借力生力、发力齐力中,课程实现小坡度、多层次的全面推进。
三、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建构的具体措施
1.加强物化课程建设。
学校请淮安建筑规划院专家对学校进行整体设计,请农科专家对行知农场植物分布进行提升改造:在原先6大功能区基础上,新增梨树林、枣树林、苹果树林、葡萄架、现代农业大棚,并新建农耕文化展示厅;农机陈列室添置一台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以及各式农具;逐步创建气象观测站、荷花戏台、现代农业科技微展厅、淮菜烹饪操作厅和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等教学环境设施。行知农场成为开发学生双手和大脑潜能的生活教育空间站,成为实现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课程资源宝库,成为学生感受生命個性化成长的实践体验基地。
2.构建行知课程体系。
淮小重视儿童行知田园课程的实践属性和价值,围绕实践活动的类型建构,形成以体验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成长类课程三个板块为主框架的校本课程体系。
体验类课程以四季课程为代表,“四季田园阅读”“四季田园写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情趣,“田园行知数学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类课程以整体学习课程为代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槐乡五月》的教学设计中包含让学生赏槐花、观其形、闻其香,唤醒他们对乡土的眷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校园绿地面积》利用谷蔬种植区的各种不同形状,进行现场测量、现场计算;成长类课程以仪式课程为代表,十岁成长仪式“我与小树共成长”课程通过认领小树、参与捐树仪式,搭建学生与小树的情感桥梁,帮助学生走近小树、了解小树、呵护小树,与小树一同成长,争做栋梁。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可以栽花、种菜、养鹅,还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农具知识和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在学习方面,跨界学习、混龄学习、寻访学习颠覆了过去教育中过分依赖班级授课学习的传统,打通了教与学的界限,实现了愉快学习、幸福学习,寓教于乐成为学习的主旋律。
新理念带来新变革,新时代呼唤新教育。以文化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以基地为保障、以发展为旨归的儿童行知田园课程正以蓬勃的朝气和丰富的内涵引领淮小的师生走进全新的学习天地。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必将成为解放儿童四肢、大脑和心灵的钥匙,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好汉”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