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传承与创新黄梅戏的研究

2019-03-28 10:50邢凌云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现代戏黄梅戏

邢凌云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黄梅戏发展的现存问题,从着力强化现代戏合理融入、立足经典剧目实施创新、适当结合多种文化形式等三个层面入手,探讨了新时期推动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黄梅戏;现代戏;传承创新;经典曲目;文化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49-01

作为发源于湖北、壮大于安徽的地方剧种,黄梅戏所涵盖的经典主题多为描写男女情爱故事,然而近两年现代戏风在戏曲界兴起,为黄梅戏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倘若还依照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模式,将会带给观众以距离感和不真实感;倘若一味追求生活化演绎,反而会使传统戏曲与话剧表演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导致传统戏曲丧失其本真与魅力。如何把控好黄梅戏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尺度,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当前黄梅戏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首先是经典剧目反复表演,据调查显示,安徽地区某黄梅戏剧院每年所推出的新戏数量仅为1-2部,从事黄梅戏创编的主要人群是老一辈艺术家。其次是演出模式固化单一,音乐节奏较慢、模式老旧、元素落后,与现代生活呈现出严重脱节的局面[1]。最后是内容风格落后守旧,唱腔带有显著的乡土风味,内容上也多为古代题材,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认知,导致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二、新时期推动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着力强化现代戏合理融入,提升宣传力度。黄梅戏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得到传承,是因为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以此满足不同时代受众的文化艺术欣赏需求,例如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于20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原创剧目《於老四与张二女》与《邢绣娘》,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奴才大青天》《守护真情》等作品都带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创新色彩,其中《於老四与张二女》在中南海演出时收获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好评。因此在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有效传承,应当鼓励戏曲编创者加强对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研究,切实把握市场经济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在保持黄梅戏原有艺术特色的同时也要加入一定的通俗化元素,强化黄梅戏的现代化创作与演绎,以此来延伸戏曲得以传承所依托的群众基础。

从艺术作品得以传承的根本性因素出发,艺术创作主要是借助艺术形象传递出思想情感、揭示社会生活,如此方能够更好的激发受众的共鸣。因此,要想确保黄梅戏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创新,还应当强化人才培养,培养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强化戏曲创作者与表演者的挖掘与培育,利用市场上的明星效应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从而更好的提升黄梅戏的宣传力度。

(二)立足经典剧目实施创新,主打原创IP特色。其一是立足于经典剧目进行创新,实施“老戏新排”策略。众所周知黄梅戏共有大戏36本、小戏72折,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荞麦记》等剧目最为著名,因此相关院团应当立足于这些“老戏”,在保留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的唱腔唱调、戏曲样式进行艺术化改造,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大众审美的需要。例如黄梅戏剧院在新时期创作的《传灯》《桃花开了》《天上掉下爹》等黄梅戏剧目在全省艺术节中斩获了多项大奖,这些剧目都是剧作家结合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融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实现剧目的不断创新,而表演者也将现代的影视剧、话剧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借鉴,增添了传统戏剧的新鲜感与亮点,也赋予黄梅戏以独特的看点与魅力。

其二是可以充分吸收借鉴现如今影视领域的“IP热潮”,主推原创IP作品的全新打造,更好地张扬黄梅戏的新时代特色。以国家一级演员、全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为例,杨俊于2010年联合团队创作了反映土家男女凄美爱情故事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被业内人士称赞为“湖北黄梅戏的里程碑”,以湖北知名民歌《龙船调》为依托针对戏曲进行了改革,使唱腔的门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丰富,同时在戏曲表演中也突破了以往的程式化表演套路,赋予黄梅戏以灵动、真实、通俗化的色彩,将黄梅戏的温婉唱腔与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密切结合,真正践行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更好的刷新了观众对于黄梅戏的认识。

(三)适当结合多种文化形式,创造新型艺术形式。在推动黄梅戏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借鉴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多重文化样式,以此满足现代受众的艺术文化需要。以《苏东坡》《李四光》等湖北地區创作的新剧为例,这些剧目都以黄冈名人作为创作题材,不仅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也更好的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要,收获了受众的广泛好评[2]。

总而言之,黄梅戏作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历经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由农村步入城市、由地方戏曲演变为全国化戏剧。然而当前黄梅戏的发展却陷入了瓶颈时期,要想切实重塑黄梅戏的昔日辉煌,务必要立足于经典剧目实施现代化创新,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有效尺度与平衡,进一步使经典戏曲的独特魅力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钗.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以黄梅戏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9).

[2]杨厚松.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应坚持“三不”原则[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0,(4):12-13+15.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现代戏黄梅戏
戏曲现代戏创作回顾与反思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现代戏的发展路径与创作走向
诗性现代戏的中国表达——张曼君现代戏创作探要
越剧现代戏 袁雪芬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