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本文從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概念梳理、异同比较等方面予以阐释研究,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制定目的及教学方式等异同之处,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比较,对二者产生了新的认知,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加以了合理的运用和实践。与此同时,笔者也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致力于学校音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发挥正确积极的指导,全面的把握将来音乐教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才能更加准确、有针对性地予以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差异;英教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153-02
高校音教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音乐师资水平的提高首先要从提高专业水平入手,要从对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研开始。笔者本着对音乐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音教专业教学,要从研究专业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分析研究开始。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关键性指导文本,才能更加准确地施教。下文将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概念梳理、异同比较等方面予以阐释。
一、概念梳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两个貌似相近却有差别的概念。课程标准是教学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是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以及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最早的课程标准是在1912年出现的,直到2001年国家正式颁布了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完成,现通称“新课标”。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某一学科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阐明了开设某课程的意义、内容、要求、教材选编原则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不仅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考核提供了标准。1950年8月,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这之后又在不同时期颁布过6次教学大纲。
从历史的视角反观“标准——大纲——标准”之交替过程,也折射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革新过程中,对原有理念的不断修正。教学大纲代表着新中国5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厚重感。新“课程标准”自2001年以来实施了15年,教育界对其成效颇有微词,也只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客观存在。基于在上文中,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内涵的解析和梳理,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指导,能够使教学组织者产生正确见解和认识,展现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异同浅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育方式受教育观、价值观之影响。不同时期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因而教育价值观的不同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学大纲框定的是对学生学习该学科的最高要求,教学大纲引领着精英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以往相比,课程标准一改“繁、难、偏、旧”的状况,注重大众教育,课程价值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一)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目的之异同
教学大纲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课程标准则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从原先的学科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不再追求学生熟记每个知识点,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自身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竞争之主题。但通过对二者目标文本的比较,主要从美育、审美、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归纳和整理:
第一,美育方面。2001年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平台,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可看出新课程标准更重视实践。以学生审美发展为重点,而非教师的技能专业教学,教学标准降低了,课程弹性加大了。从改革前的重视技能,到改革后的以美育实践为主——音乐教育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发展到今天,我国传统的美育思想已经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内涵,成为音乐教育开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审美方面。200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点明确了在教学理念和开展目标中融入审美内涵,这也引起了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成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将审美放在音乐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阐述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性。显然,审美的融入使音乐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逐渐的纠正了传统音乐教育中过于注重音乐智育、德育的功能。
第三,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不同时期各个版本的教学大纲都非常重视音乐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也成为了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从建国初期我国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学开展的学习和模仿,还是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强调,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但是到了2001年,课程标准的制定产生了新的变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淡化,使音乐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四,音乐兴趣方面。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非常重视音乐教学对于学生音乐兴本质趣的培养。在不同大纲和标准的对比分析中,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就会越来越重视音乐教学的内涵,在教学实施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拓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教学方式要求之异同
教学大纲作为纲领性文件,具有直接性、严格控制性、硬性等特点,明确规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内容,老师的教学成了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授课为辅,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具有间接性、指导性、弹性特点。二者就“教学方法”而言,主要集中在唱歌技巧训练和音乐实践两个方面。
第一,唱歌技巧训练方面。音乐教学开展实践中唱歌是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分析发现,从1950年至2001年,都是非常重视对于学生歌词技能方面的训练的。不难发现,歌唱技能训练也是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也逐渐的从繁杂到简单。直到在2001年的新课标中,才删除了详细的歌唱技能的要求,但其间融入了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歌唱技能训练新的变化。
第二,音乐实践方面。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加强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在艺术实践中加以艺术创作。对于学校音乐教学开展而言,如果失去了艺术实践活动,音乐的艺术魅力就会失去色彩。所以,在2001年的音乐新课标中,音乐实践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并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不同时期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提出,也在不断的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思路。所以,笔者也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全面的应用和实施,这些新思路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概念梳理,以及对二者之间的异同分析,逐步的梳理出了音乐教学的开展的方式和实施策略。显然,在与时俱进的音乐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时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发展动态,以及关注教学大纲的创新变革,能够紧随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做出教学调整,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总之,对之前的教学大纲以及当下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运用,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更加准确、有针对性地予以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琳.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看我国音乐教育政策的变化[M].学术论坛,2013(11).
[2]龙卫军.音乐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与思考[J].广西教育,2003(07).
[3]李潇茹.由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对比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变化[J].黄河之声,2017(23):78.
[4]林翰羽.近现代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J].音乐天地,2018(0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