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凤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文章从历史角度到当前阶段,从国内到国际,理解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建设领域当前阶段的核心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支撑等为重点工作。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驱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处于动力转换、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克难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跨越紧要关口和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拥有十三亿多的人口大国,在短短的四十年里,能够从工业化初期快速地步入到工业化后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也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奇迹。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濟体系,意义非凡。
(一)从新的历史方位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们正处在由已经“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重要关口,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从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入手,从转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入手,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把创新作为新的动能,从而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只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效率和质量不断变革和提升,中华民族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发展才能更强劲更持续。
(二)从当前经济发展背景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总枢纽”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做出的重大战略研判,是我们党新时期下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一个大逻辑,这个大逻辑也成为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引。靠投资靠要素驱动经济增长已经尽显颓态,我们需要去找到一个新的动力即科技创新,靠改变动力、改变质量、改变效率来优化经济结构撬动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由低端模式迈向中高端模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创新作为新的动力,追求质量,追求效率,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方式转变的总枢纽。
(三)从国内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当前矛盾的“金钥匙”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战略判断,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不断改善,人民对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高质量的产品、教育和医疗等等有了更高的追求。哲学中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说,传统的经济体系解决了过去旧的主要矛盾,那么当前这个新的主要矛盾由谁来破解?就要靠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来破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主要矛盾的“金钥匙”。
(四)从国际竞争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障”
世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全球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客观上讲,我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及生产优势,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挑战。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中,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更加有质量、更加讲效率,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赢得竞争的胜利,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之根本和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都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建设领域当前阶段的核心工作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首先,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支撑。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曾经带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新常态环境下,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告诉我们,这个新的动力源是创新。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性地实现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还需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些无疑都是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创新作为动力支撑。
其次,协调、绿色和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协作中,价值低端是我国产品的一个显著劣势,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加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及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
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告诉我们,在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自然及生态的关系,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中国人民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丰富的同时,人民也需要丰富优质的生态产品,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国际背景,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用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国内经济事业的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才能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
最后,共享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其他国家执政党的根本区别,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力军和根本力量,因此理因坚持发展的一切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参与经济发展及分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
对于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明確的部署。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各项挑战,本文认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当下应以下面几项任务为重中之重。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提和重要制度保障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没有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做制度保障,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所在。
一是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完善产权制度首先必须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升和完善各项产权制度。为了更好的促进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换经济发展方式,需在知识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固基石,通过各领域各项资产资源产权规范界定、合理配置、公平交易和有效保护等机制,发挥产权明晰的激励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比照一般商品市场,我国要素市场的改革及完善还相对比较滞后,这制约了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高速增长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一些发展领域及地区为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可能会以相对较低的非市场价格把资金、土地、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给可以短期获利的产业项目或企业。这种要素配置方式短期内可能提高了该领域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未必能真正推动产业或企业高质量发展,且长期来看可能还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要素的市场化是说凡是要素价格可以由市场自我形成的,那么政府就不要进行更多不必要的干预。同时,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优胜劣汰调节要素供求,优化要素配置。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导向、厚积薄发、变挑战为机遇、下一轮竞争中由被动变主动的重大改革战略。首先,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主体,更是微观经济的重要主体。缺乏实体经济做支撑的经济体是岌岌可危的,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客观地看,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现象,不少实体企业遇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种现象影响和制约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必须引导技术、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实体经济聚拢,让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发展。
其次,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产品和服务“有没有”的问题,当下“好不好”就成了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牢抓住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个主攻方向,以此增强我国经济质量的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被称为是制造业大国,是实体经济大国,但是,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实体经济供给数量非常庞大,但供给质量不高,离消费者需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当前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存在实体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平衡等重大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的关键问题。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务之急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依靠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国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科研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实力不同步不匹配,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创新领域取得成就,就不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争取先机,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就会受阻并减缓。因此,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黄群慧.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N].人民日报,2017-11-26.
[3]李晓红.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N].中国经济时报,2017-12-05.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