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华,陈建华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特点及对策
郝永华,陈建华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59)
全球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的特点,需借鉴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话语凝聚力、吸引力、引领力和控制力,以重构和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环境;意识形态话语权;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主权和政权。”[1]“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当前,网络日益成为覆盖范围最广的信息集散地、社会舆论场和各类意识形态角力斗争的前沿阵地。“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3],成为互联网的最大用户。不断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的各级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管意识形态、党管互联网的责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局面更加主动,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网络法治化向纵深推进,网络舆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向上向好态势。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要加强动态研判分析,针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特点,有效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全球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一种宏观层面的信息技术权力。网络信息技术分散化使得社会权力也从集中走向分散,网络话语主体去中心化特征日益显现。各种社会思潮、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上出现。网络海量信息中存在事实被隐藏、真相被遮蔽的现象。自媒体使得网民成为网络话语主体,可以自由发声。随着网龄增长,网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其网络言行逐渐由原先看得多转为评得多,由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参与发声。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网民这种有意识的“主动参与”一旦被非主流意识形态控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正能量就会被解构消解。对此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防范。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平台、大众媒体、社交网络等遍地开花,网络新媒体的演变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整合性等特点全面增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在网络应用初期积极抢占网络阵地,通过控制网络阵地来引导舆论走向。网上与西方意识形态的交锋较量,主要采取“防”“堵”策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级政府网站、政务“两微一端”等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网络宣传平台体系,阵地建设成效显著,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手握“麦克风”,争夺议程设置的优先权成为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关键点。随着自媒体信息的碎片化、社交分享的移动化以及网络话语的平权化发展,“议程设置”作为“阵地争夺”的关键环节,成为影响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
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以“完整叙事”形式传播,宣传效果显著。随着网络的普及运用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信息去中心化传播,打破了传统的一对多、点对面模式,转变为多对多、背靠背模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优势逐渐减弱。新的话语传播载体的应用塑造了话语传播的新模式,随着手机、PAD等移动工具的普及,网络传播的内容趋于碎片化,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模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使话语传播更广更快,一些网络话语主体从官媒的“完整叙事”中断章取义、大肆渲染甚至歪曲事实,解构和颠覆原有的内容和意义。“标题党”是“碎片传播”的典型代表,对网民的价值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4],包括粉丝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等多个向度,为我们创新思维、重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网上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系统构建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效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牢牢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把网民当用户、当“粉丝”,以粉丝思维为手段,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关键依靠理论本身的说服力,但意识形态的表述——话语运用和呈现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理论宣传的效果。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关注和回应网民的困惑疑问,只有了解需求,才能增强针对性,更有效地去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重点在网络,但也要兼顾社会现实,将现实问题、网络问题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在网络虚拟空间,网上意识形态问题仍然是现实社会中实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客观反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一旦离开对社会现实的科学解释,就丧失了社会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网络空间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才是建构和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正确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粉丝思维树立现代信息理念,知网懂网,用网管网,教育引导网民健康文明上网。避免把群众简单看作教育管理对象的定势,充分了解其需求,变程式管理为贴心服务,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召力。要以社会化思维树立起“大德育”“大政工”理念,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意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良好局面。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运用迭代思维,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内容为王”原则,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成果充实网上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依靠科学理论优势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优势和引导优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鼓励进行理论创新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组织专业力量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度解读当代中国与世界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基本国情、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进行学理分析,不断增强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要义的理解和认同。话语实质上是思想的外溢,“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5]。要运用迭代思维,第一时间抢占网络议程议题设置的主动权,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掌握快速生成的网络语言,采取贴近生活、吸引人心的话语和叙事方式,运用网民容易理解、可以信赖的话语,不仅让人“听得到”,更让人“听得懂”“听得进”,达到引发情感共鸣、思想共振和政治共识的效果。这就需要转换话语方式,吸收大众话语,创制亲近性文本。要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采取声音、图片、微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讲好身边故事,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动起来、充满暖意,有亲近感和吸引力,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网民头脑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面对网络“去中心化”带来的挑战,运用平台思维发挥好网络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等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平台整合力,有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整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加快全媒体融合步伐,构筑起管用好用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发布传播体系,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优质平台条件。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有权威、可信度高,而网络媒体更灵活、受众广、传播快。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我们既要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意识形态话语平台的传播优势,又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优势,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全程全面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引导,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全方位全时空呈现,成为网络舆论强音,为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条件保障。面对形势需求,应尽快补上人才“短板”,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的人才优势,健全网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在网络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话语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环境,提升话语引领力,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
网络环境下,加强网络话语预警监控尤为重要。应加快国家网络战略布局,对网络空间治理进行统一谋划部署、统一推进完善,大力拓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重点信息资源国家统筹规划和分类管理,增强关键信息资源掌控能力”[6]。针对网络媒体中存在问题的多样性,提前预警干预,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判别网络舆论新情况新动态。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实名制认证等措施,既鼓励网民有序合法地参与网络讨论、对话交流,又规范网络话语传播秩序。团结和引导党外人士、网络“意见领袖”准确阐释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予以积极引导,不断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和控制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成为网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内容。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研究新特点新要求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能力和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水平,让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活力,跟上时代步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蓬勃力量。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6.
[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c_129938245.htm.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08-20.
[4]MBA智库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互联网思维&prd=so_1_doc.
[5]列宁全集: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86.
[6]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7]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33.
On the Contention Characteristic and Strategy of Cyber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HAO Yong-hua, CHEN Jian-hua
(Party School of CPC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Hefei 230059, Anhu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Network Information,new strategies of network ideology discourse power are emerging. The paper explored the approaches of promoting discourse cohesion, attrac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net thinking with the aim of reconstructing and promoting the cyber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network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strategy
2018-12-03
2017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重建路径研究”(SK2017ZD61)。
郝永华(1976- ),女,安徽萧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建华(1973- ),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9.01.18
G64
A
1004-4310(2019)01-0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