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珠
(南靖县第一中学,福建 南靖 363600)
合唱艺术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种和睦、谐调的艺术。合唱贵在“和”,和为贵,谐为美。[1]好的校园合唱就是要做到“和”,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具体的“和”表现在三和:音和、声和、情和。[2]音和简单说就是指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的统一与和谐。具体表现在不同声部的音准及和声训练,各种不同节奏及多声部交错节奏的训练,速度、力度表达准确训练,还有和声、织体、结构的清晰,以及音韵的一致等。声和就是指声音的统一,音色的协调。具体表现在歌唱的发声技巧:歌唱呼吸、歌唱发音、歌唱共鸣、歌唱音量、歌唱表情、行腔运用、咬字吐字的统一、各声部内音色的统一以及多声部之间音色的和谐统一。情和就是指合唱成员们情感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风格上的把握,从形象上的塑造到意境描绘、氛围营造、乐思的律动、整体气质等都需要对作品有高度一致的诠释和准确的体现。在合唱中,掌握了准确的音准、节奏,具备了娴熟的歌唱发声技巧,没有情感的投入,那么整个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就会让人感觉乏味,没有凝聚力,感动不了自己,吸引不了听众。因此在音和、声和的基础上,做到“情和”是重中之重。音和、声和、情和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其中音和、声和就是合唱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情和是合唱中最高境界的表达,也是我们训练合唱的最终目标。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合唱中的“情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介绍《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时,笔者深入引导学生想象“亲人、朋友、同胞们被日本鬼子残杀在你面前的场面,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们那种与日本鬼子作战到底,与国家共存亡的澎湃心情就会立刻涌现,通过歌声来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发自内心表达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之情。《长征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作品。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介绍这一作品时,笔者让同学们观看红军长征的纪录片:红军越过了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草地,经历了十个省的征途,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这种超乎寻常的毅力,感动了学生们,在排练《到吴起镇》这首作品时,学生们就懂得用喜悦与自豪之情来表达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豪迈心情。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全曲运用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们应以短促跳跃、强弱有致、振奋人心的声音色彩,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游击健儿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为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而努力奋战的壮丽场景。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全曲以清新的旋律描绘了一幅温馨浪漫的情景。笔者在这里引导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乘着自己动听的歌声,跟心爱的人,在月亮柔光的照亮下,手拉着手,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宁静月夜里,闻着玉莲花、玫瑰花随风飘来的花香,听着远处潺潺的水声,在椰林中憧憬幸福的梦。由此要求学生以情带声地把这一画面演唱出来。
由尚德义教授作曲、邵永强先生作词的杰作《大漠之夜》,刻画了在无边的沙漠夜晚,一队骆驼在茫茫沙漠不畏艰难、无怨无悔、执着行进的景象,赞扬了中国人民温柔敦厚、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作品第一部分呈示部,音乐在钢琴由弱渐强的背景下,在驼铃碰撞的节奏中,笔者引导男声用低沉的吟唱来展示茫茫沙漠夜幕下宁静、苍凉而又壮美的画卷;第二部分展开部,骆驼坚实厚重的步伐体现无怨无悔、雄浑博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乐句的旋律线条呈弧形状,笔者引导学生展现给听众一个情景:一对骆驼驮着憧憬的生活,翻过一座座高山,无怨无悔走向前方。通过对作品的深度诠释,引导学生准确的塑造音乐形象,把“骆驼精神”揉进歌声里,然后细腻、生动地表达出来。[3]
合唱作品中的调式、调性不一样,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也是不同的。如民歌《沂蒙山小调》曲式结构短小,属于民歌小调作品,极富民歌特色的音调和歌词,既有粗犷豪放的元素,又有节奏平稳,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这里笔者侧重指导学生用抒情婉转的声音线条来描绘沂蒙山秀丽的田园风光,用豪放的情怀来唱出沂蒙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又如大调式的合唱作品色彩明亮、坚定,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笔者引导学生用肯定、自豪的语气来表达情感。小调式的作品色彩就比较柔和、暗淡,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笔者引导学生用抒情、圆润的音色,赞美的情感来表达作品的意境。
在训练合唱曲时,笔者用歌唱的发声状态去引导学生放声朗读作品的歌词,在了解了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在歌唱旋律的起伏、强弱时,气息、声音、情感的收放才能做得更加自如。同时,情感是一切音乐的灵感,只有放开情感大胆去歌唱,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去感动观众。中学生合唱训练与专业合唱团的训练是有差异的,在训练中应因材施教,多予精神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排练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动作来分析示范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大胆用丰富多彩、优美饱满的歌声来诠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风格,以此来吸引听众、感动听众。
合唱指挥者是一个合唱队的灵魂力量,不仅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也是音乐作品的指挥者和表演者。指挥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根据作品力度强弱,不断调整指挥手势。如对音乐作品的各个换气点和呼吸点进行精准把握,注意声部进与收的预备,不同乐句主动拍与跟拍的暗示;在需要转换情感的地方应通过一定的动作提示来引导学生转换情绪,在指挥中借助表情、口型、眼神等感染带动学生。合唱以天簌造境,变众人之心为指挥之心,所以指挥者的一招一式,带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