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鸿 刘同坤 郑功泽 闫书文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 濮阳 457000)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被称为“心血管事件链”的源头。冯颖青等[1]的相关调查发现,年龄≥60岁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超过49.1%,其中有7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无法得到控制。从理论角度来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多为自身管理水平欠佳、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所致。因此,必须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规范其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医“治未病”理念来自《黄帝内经》[2],涵盖了未病、欲病和已病各个阶段,以预防为主体思想,注重祛邪除病,防止病变,做到防患于未然。现代医学理念中,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有一致的理念,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以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82±3.47)岁;病程 3~18年,平均病程(7.86±1.36)年。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25±3.52)岁;病程 3~17年,平均病程(8.02±1.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治》[3]中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者;理解能力较高,认知能力正常者;患者或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伴精神障碍性疾病者;认知异常者;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障碍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4 健康管理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物,并强调准确用药的必要性。
1.4.2 观察组 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健康管理。(1)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特色,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体质量表,将患者的体质分为平和、阳虚、气虚、阴虚、湿热、血瘀、痰湿和气郁。结合辅助检查,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评价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制定相应的治疗控制管理。(2)用药管理。患者用药期间,告知患者准确用药的重要性,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和更改用药时间,说明药物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错误用药行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阴虚阳亢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和杞菊地黄丸,起滋肝养肾、平肝潜阳的功效;痰浊内阻型患者以祛痰清热、健脾益肾为主,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3)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给予针对性的饮食干预,阴虚者食用平和、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苹果、百合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养生食用枸杞红枣乌鸡汤、白菊花茶等;湿热者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黄瓜、苦瓜、冬瓜、藕、梨等,选择绿豆、百合、荷叶茶等,减少辛辣、燥热、大热、大补食物;血瘀者食用茄子、慈姑等活血食物,减少生冷、酸涩、凝滞血脉的食物;气虚者选择健脾养胃食物,如小米、红枣、扁豆等;痰湿者食用健脾化湿、利水消肿食物,比如冬瓜、山药、白萝卜等,选择桂花粥、桔梗茶,减少油腻食物。(4)善养性。善养性即为调护,患者日常生活起居调养,应早睡早起,规范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房间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性,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选择太阳穴、脾俞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循经拍打手太阴肺经。鼓励患者睡前泡脚,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
1.5 观察指标 (1)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患者先仰卧安静休息15 min后,由专人测量,测量3次,取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2)采用Morisky问卷[4]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调查患者是否忘记服药,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症状改善时是否停止用药,自觉症状糟糕时是否停止用药等;是为1分,否为0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差;该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749,重测信度0.682,信效度较高。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同组管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 Hg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 Hg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收缩压管理前 管理后舒张压管理前 管理后55 55 t P 146.95±11.36 147.02±11.48 0.032 0.487 121.74±11.53 136.56±11.51 6.746 0.000 105.86±8.75 105.72±8.69 0.084 0.467 82.54±6.32 96.48±7.17 10.816 0.000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较同组管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5 55 t P管理前 管理后3.05±0.24 3.02±0.21 0.698 0.243 0.57±0.12 1.69±0.20 35.612 0.000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对老年高血压的判定,不同国家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存在差异,可能会相应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吴辉等[5]在探究了不同国家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和老年及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后发现,对不同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后,降压效果较为理想;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内,收缩压低于140 mm Hg,收缩压低于90 mm Hg;而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时,应注意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患者认知能力差,对疾病认知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多会影响血压控制效果。因此,需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维持身体健康,人体阴阳失衡则会出现疾病。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防患于未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6]。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应重视疾病的预防特点,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危害因素,预防发生靶器官损害[7]。中医学“治未病”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先采取中医体质辨识患者身体状况,再针对患者体质采取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才能使各种治疗和管理措施有所针对,充分发挥各自的治疗效果;(2)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提出精神调摄,采取调护方案和用药管理消除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增强机体抗邪能力,预防疾病;(3)饮食调养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重要措施,针对患者体质的不同可采取相应饮食干预,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能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4)重视患者的用药管理和养生调理,加强患者生活起居管理,并适当辅以中医按摩,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遵循辨证分型给予中药干预,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知,在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强血压控制效果。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