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究

2019-03-28 02:13姜国生杨红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乙型国药准字肝炎

姜国生 杨红岭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宁津2534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感染疾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等方式进行疾病传播[1]。重症化倾向期为其特定疾病进展过程,指发展至肝衰竭诊断成立的时期。临床对处于重症化倾向期的患者治疗关键在于逆转重症化倾向,而常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难以有效逆转重症化倾向[2]。本研究将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治疗中,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9例。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46.72±3.48)岁;诱发病因:劳累过度13例,病毒感染28例,营养不良10例,其他8例。参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26~67岁,平均(46.76±3.45)岁;诱发病因:劳累过度12例,病毒感染29例,营养不良11例,其他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且均处于重症化倾向期;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器官疾病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合并艾滋、肺结核等严重传染性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药物过敏史者。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西医抗病毒、保肝、对症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胸腺肽(国药准字H20054512)160 mg、还原型谷胱甘肽(国药准字H19991068)1.2 g、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80539)160 mg、促肝细胞生长素(国药准字H23023101)180 mg、前列腺E1脂微球载体制剂(国药准字H2010329)10 μg分别加入溶酶中静脉滴注,1次/d;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052237)0.5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诊疗措施。内服:茵陈蒿汤(茯苓30 g,茵陈蒿20 g,车前草、垂盆草各15 g,山栀子、大黄各10 g,柴胡5 g,甘草3 g)以水煎服,1 剂 /d,分 2 次温服。外治:(1)乌梅30 g,大黄30 g,予以醋制后,以武火急煎,约10 min后取药汁100 ml,行高位保留灌肠,2 h/次,1次/d。(2)红花、乳香、没药、断续等制成烫疗包后,烫疗肝区,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纳差等中医证候按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量化,按无、轻、中、重分4个等级记分,无记0分,轻记1分,中记2分,重记3分。(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组别 n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AST(U/L)治疗前 治疗后59 59 t P 421.65±68.94 420.98±68.87 0.053 0.958 235.46±32.18 312.78±41.95 11.233 0.000 222.59±76.31 223.01±76.42 0.030 0.976 162.15±37.49 179.82±42.51 2.395 0.018 24.95±5.61 25.02±5.73 0.067 0.947 10.52±1.39 17.25±2.35 18.933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 n 食欲不振治疗前 治疗后纳差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上腹不适治疗前 治疗后59 59 t P 2.29±0.32 2.30±0.33 0.167 0.870 1.03±0.25 1.64±0.49 8.518 0.000 2.11±0.29 2.13±0.32 0.356 0.721 0.98±0.16 1.52±0.37 10.289 0.000 2.00±0.14 2.03±0.11 1.294 0.201 0.95±0.14 1.46±0.39 9.454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肝病,可严重损害患者肝功能,甚至发生肝硬化、癌变,危患者生命安全[4~5]。重症化倾向期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重度诊断成立到肝衰竭之间的进展阶段,此阶段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脏炎症持续加重,常见症状包括尿黄、纳差、乏力、腹胀等,实验室指标ALT或AST水平会反复或持续上升,丙种球蛋白水平也会显著上升,治疗关键在于有效逆转重症化倾向,积极控制病情[6~8]。近年来,各种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启动初始抗病毒治疗后,虽可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患者临床症状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难以有效逆转重症化倾向,需积极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发现[9],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提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极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效逆转重症化倾向。

本研究应用西医疗法+茵陈蒿汤+中药灌肠+中药烫疗治疗,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临床价值。茵陈蒿汤方中,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效,主要适用于水肿、便溏、腹泻、失眠等病症;茵陈蒿可清热、化湿、退黄;车前草可清肺、化痰、抗炎、利水渗湿;垂盆草能清热利湿、消痈退肿;大黄则利湿退黄、泻热通便。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退黄、清热、抗炎之效,从而有效保护机体肝线粒体物质,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肝细胞组织坏死、水肿,转化患者病情。此外,对患者进行中药灌肠+中药烫疗,可在消炎利胆的同时,使患者肝细胞膜组织稳定状态,不仅能对其线粒体的溶酶体物质有效保护,还能防止自由基大量形成,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 ALT、AST、TBil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相比单纯西医治疗,可更好逆转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化倾向,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乙型国药准字肝炎
更正声明
《世界肝炎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