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

2019-03-28 13:27:00徐爱萍
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提高班俱乐部体质

华 岩 徐爱萍

(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时刻。为更好实现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步伐,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从高职教育培养方向出发,加快对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学俱乐部是指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该教学模式已经推出,亦因此受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不同学校的场地、师资、学生喜好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困难,甚至存在一瓶颈现象[1、2]。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进行梳理,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俱乐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组近年一直从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前期的研究中,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为检验与反馈前期建立的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教学,通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验效果的对比,检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学生57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传统体育教学班为300人,项目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每个项目2个班,每班30人。俱乐部教学班为276人,分别为乒乓球(基础班30人、提高班30人)、羽毛球(基础班30人、提高班24人)、网球(基础班30人、提高班22人)、篮球(基础班30人、提高班30人)、足球(基础班30人、提高班20人)实验前对传统体育教学班与俱乐部教学班进行体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种教学模式基础班、提高班体质测试结果

1.2 研究时间

根据实验要求,研究时间为2017-2018学年,其中上学期为基础班教学,下学期为提高班教学。

1.3 教学方法

1.3.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每学期教学时间为16周,每周2个课时。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教案等,课堂上教师将规定的内容仔细讲授给学生,并进行示范分析,学生进行练习等。基础班、提高班的教学严格按制定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计划表进行。

1.3.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每学期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教案等,上交俱乐部办公中心审批。

俱乐部授课时间安排学生的课外时间,每周3次,每次上课时间为80分钟,具体的上课时间由学生和教师商量决议。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制定的时间上课,班干做好考勤记录,学生每周上课不少于1次,教师对俱乐部指导的次数每周不少于2次。

基础班较为基础性、重复性内容,教学进度慢,学生以学习基础技术为主;提高班着重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生以技能提高为主,并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技能的比赛。

俱乐部以学生管理为主,严格按照《俱乐部管理章程》进行。课堂教学以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为主,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辅导技术较差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充分体现“三自主”,即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上课内容。

1.4 测试内容与方法

学生的体质能力测试:在第二学期第10周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均按照《国家体质测试健康标准》进行。

学生学习效果自评检测: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自编效果自评量表,量表效度、信度分别为0.889与0.912,较符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自评。量表共有6个维度(能提高学习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程氛围、提升自我应变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24题,5个答案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符合”“完全符合”)结果采用 5分制。问卷调查时间为第二学期第14周到第16周。

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为评价教学效果,两种教学模式考核内容相同,既两个基础班考核内容相同,两个提高班考核内容相同。每学期的16周进行技能考核,学期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进行处理与分析,数值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体质测试统计结果

由表2得知,经过一个学年学习后,基础班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体质测试结果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P<0.05);提高班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体质测试结果极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P<0.01)。

表2 实验后两种教学模式基础班、提高班体质测试结果

2.2 学生学习效果自评结果

由表3得知,经一个学年学习后,在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学习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利于技能的掌握、能活跃课堂氛围五个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均极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P<0.01);在提升自我应变能力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无显著差异。

表3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评结果

2.3 学生考试成绩统计结果

由表4得知,在一学期,基础班成绩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提高班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P<0.05)。在二学期,基础班方面、提高班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均极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P<0.01)。

表4 两种教学模式基础班、提高班学习成绩比较

3 讨论

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衡量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班、提高班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础班、提高班相比,体质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对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差异,符合要进行的实验要求。经近一个学年学习后,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的基础班、提高班体质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果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有研究指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较大的提升[3、4],也有学者对高职院校不同项目的俱乐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项目俱乐部教学对学生体质有不同的提高,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可行有效的[5]。

学生是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主要受众,学生对俱乐部教学效果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中,经一个学年的学习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学习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利于技能的掌握、能活跃课堂氛围,五个方面均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学生更倾向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打破了原来的简单分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第二,学生学习自由度大,且学习环境更加主动开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有研究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对技能掌握的能力[6、7]。

本研究中,采用同样的考试方案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除第一个学期的基础班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均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果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主要原因可能由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过程中,体育俱乐部教学主要采用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以技能较好的学生辅导技能差的学生,学生练习时间长,练习密度高;第二,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有一定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提高班学生,经常参加班内比赛、校内比赛,不断地磨练体育技能。

综上所述,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生更倾向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提高班俱乐部体质
我们的童画世界
秀江南(2024年1期)2024-04-02 20:43:07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试析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与方法
权衡小学教学中的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
就业后的廊坊师范学院“提高班”(下)
计算机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09:47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