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亮
【摘要】 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宗旨。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开展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本文从采用不同方式、认识音乐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音乐 素养提高 欣赏课 教学研究
音乐教学的核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听是欣赏音乐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提升学生欣赏与鉴别美的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听音乐”与“音乐欣赏”只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其实这种认为是片面的,“欣赏音乐”要有更高的境界,在听的过程中,能诠释音乐的内涵,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欣赏。
一、开拓教学渠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欣赏音乐
1、乐器演奏。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的一些欣赏乐曲节奏明显、乐曲简单,学生在欣赏这些乐曲的同时可以进行演奏。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利用打击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欣赏《阿拉木汗》这首维吾尔族民歌时,让学生用响板、铃鼓、三角铁为乐曲伴奏,提升学生节奏感。
2、运用课件。在音乐欣赏中运用课件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小熊猫》时,教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乐曲,学生被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深深吸引,在悠扬的笛声中,体会小熊猫的快乐。音乐与图画相结合,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音乐游戏。小学生爱做游戏,尤其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与同伴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快乐的农夫》这首钢琴曲时,教师讲解农夫多么快乐及钢琴乐曲的表达形式,学生理解不透彻,教师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亲身体验,效果就会学生伴随着钢琴曲载歌载舞,尽情游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4、听音乐讲故事。一些音乐作品,节奏感强,音乐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从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可以根据音乐内容编一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欣赏音曲《滚核桃》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的变化,还可以想象捡核桃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升其想象能力。
5、哼唱欣赏乐曲。小学音乐教材中儿歌、各地民歌及名曲为主,让学生欣赏他们熟悉的乐曲,跟随乐曲哼唱,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歌曲《哆来咪》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歌曲节奏欢快,学生欣赏过后,让学生熟记这首歌的旋律,跟着录音哼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乐曲旋律及节奏方面的变化。
二、充分认识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入了词、曲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只有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及思想,才能真正的做到欣赏音乐。因此,欣赏一首音乐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知道作品名称,了解作者及创作乐曲的背景,乐曲表达的情感及乐曲内容、塑造的形象等。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让学生诵读歌词,理解作品的内容。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哪些方法(速度、力度、演唱等)来表现不同的情绪。让学生在了解有关歌曲的知识时,强化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提升了其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依赖于听,听是赏析与鉴别的过程。“欣赏音乐”是指听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效及乐曲的变化等。听是一种感知,在听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记忆、想象。在音乐欣赏过程要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以逼真的音响生动地描绘了火车行进的声响,学生欣赏这首管弦乐合奏时,在悠扬的巴西风格旋律体会到农场工人兴奋激动地心情。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欣赏,对独特的巴西民族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在反复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想象作品画面及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提升其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教师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领悟乐曲的内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更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代替音乐欣赏。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乐”与“情”,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到快乐,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情绪。可用图画描绘乐曲中的画面;可用根据音乐主题朗诵;也可根据乐曲的旋律及风格跳一段舞蹈等,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对其表达方式给予中肯的评价,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總之,音乐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音乐依靠旋律、节奏来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传承文化艺术的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开拓音乐视野,丰富艺术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 考 文 献
[1]闫航.试论奥尔夫教学法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引入[J].华夏教师, 2018(32):67-68.
[2]魏夏莲.以音乐欣赏为中心开设小学音乐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