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伤CT和MRI诊断价值的对比效果分析

2019-03-27 11:42孙德坚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CT检查诊断价值

孙德坚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脊柱外伤CT和MRI诊断价值的对比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将医院进行检查的94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CT组与MRI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检查图像分析,CT组患者在骨折线损伤、椎弓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在骨髓损伤、韧带损伤及软组织损傷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与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在诊断中将两种检查联合可显著提高诊断效果。

【关键词】脊柱外伤;CT检查;MRI检查;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1

引言:

在骨外科中,脊柱外伤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疾病,患者常由于受到暴力冲击、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原因对脊柱造成损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中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效促进患者后续治疗,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检查的94例脊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研究对象:至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样本参数: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患者47例患者。CT组患者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5岁,年龄最大为64岁,平均年龄(36.37±4.63)岁。其中由于车祸造成损伤患者有22例,受重物撞击造成损伤患者9例,从高处坠落造成损伤患者有16例。MRI组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4岁,年龄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37.35±4.43)岁。其中由于车祸造成损伤患者有21例,受重物撞击造成损伤患者8例,从高处坠落造成损伤患者有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诊断方法

CT组: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脊柱进行平扫,先对患者进行横断位扫描,将扫描仪的电压设置为120k V,将电流设置为200m A,将螺距设置为1,将层厚设置为2mm,将层间距设置为1.5 mm,将矩阵设置为768×768,针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作螺旋扫描,将扫描出的图像传输至工作站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其进行分析。

MRI组: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受损部位对患者实施矢状位、轴位际冠状位扫描。将层厚设置为4mm,将层间距设置为4.4mm,将矩阵设置为512×512,采用SE序列为成像序列,将TR 设置为6100 ms,将TE设置为20ms,将T1设置为120ms,将TITR设置为450ms,将TE设置为10-20ms[2]。将扫描出的图像传输至工作站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其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CT及MRI检查中的病变检查情况、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线损伤、椎弓损伤、骨髓损伤、韧带损伤及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脊柱外伤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检出准确率用n(%)表示,采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结果后,CT组患者在骨折线损伤、椎弓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组,CT组患者在骨髓损伤、韧带损伤及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3 结论

脊柱损伤在骨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脊柱骨折后容易引起患者脊髓损伤、骨折片移位、韧带损伤、椎体软组织损伤、椎管容积变化等不良影响,对患者后期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在早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对后续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常采用CT检查及MRI检查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组患者在骨折线损伤、椎弓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组,CT组患者在骨髓损伤、韧带损伤及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组,P<0.0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具体原因为:CT检查在对于脊柱外伤患者的扫描中,横断位扫描可将椎弓根损伤、椎管容积改变及骨折损伤的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对椎体及周围附件排列异常显示更全面,对骨皮质内骨折线信号强度改变较为明显,但对于骨挫裂伤及隐匿骨折等现象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而MRI检查中的SE序列对于脊髓受压后局部出现弯曲、移动现象呈现信号异常,对脊髓水肿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能较高显示[3]。在对于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MRI检查对患者脊柱外伤的定位较为准确,对病情的诊断更为全面,CT检查对患者椎弓损伤及脊柱骨髓损伤检查更明显,因此,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联合诊断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对于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与MRI检查各具有优势,MRI检查对患者脊髓损伤、韧带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形态能够更精确显示,CT检查能够更清晰显示出椎体密度及损伤部位的形态特征,在诊断中将两种检查联合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吴陈欢,郭璇,程中华.脊柱外伤患者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18-120.

杨志永,丁玉洁,石秀梅.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31-133.

曹在民,张雪松.脊柱外伤磁共振影像表现及损伤检出率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1):104-106.

猜你喜欢
CT检查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