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彩娣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教育中不仅应关注幼儿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应引导幼儿增强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本土美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与课程良好融合,从而引导幼儿传承本土文化。
关键词:本土美食文化;中班;实践课堂
将本土美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幼儿园在课程设立中,应关注美食文化、本土资源、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融入社会的条件,吸取当地的文化营养,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笔者基于本土美食文化,以中班为例探索了实践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设置本土美食文化主题,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幼儿由于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发展阶段,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应渗入人文关怀,基于实际情况来引入创新活动。将本土美食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增强课程趣味性,譬如每种食物的寓意不同:烤果寓意着“考过”、糕点寓意“步步高升”、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等,这些美好的寓意也象征着美好的期望。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不同水果的寓意,选取一两种水果在课堂上为大家分享展示。随后依据水果形态、颜色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基于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来设置主题活动内容,能引导学生日常关注美食,增强对品尝过的特产印象。教师通过与家长组织好活动调查后,为主题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设置“家乡的美食”主题。组织本土美食文化活动能拓宽文化领域,增强幼儿的文化观念,体会到家乡的美丽,促进幼儿多方面思维的发展,同时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二、创设多元化的美食活动,着眼幼儿的学习发展
开设本土美食文化的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笔者依照幼儿教育目标,其设置的年龄段目标列出了幼儿一系列的发展机会,包括对家乡美食的认知能力,在品尝分享中体会活动的乐趣,激发对家乡的无限热爱,通过明确的目标设置后,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交流平台。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笔者梳理了幼儿的学习经验,梳理了几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包括:增强对传统习俗美食的热爱、对常熟时令美食、常熟特产的了解。当教师梳理好内容后,需要思考适合集体教学的内容、如何将本土美食文化渗入日常生活中、如何在自然中探究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组织形式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等等,教师需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设置主题方案、活动脉络与游戏板块。
三、注重学习探索过程,丰富幼儿的探究体验
教师构建高效率的团队后,能将社区志愿者、家长导师、相关领域的专家构成教学团队,通过辅助教学等形式来带领幼儿开展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究学习,可以参考下列几个形式:创设“知识角”。借助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来收集本土美食学习资料,依照中班的兴趣爱好、年龄发展特征进行分类,借助多元化的图片、影像资料来组织幼儿观看,增强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幼儿在多元化的“活动区”中能刺激感官,在丰富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增强认知经验,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的需求,将趣味性元素引入游戏内容中,譬如角色扮演、区域游戏。当幼儿了解了盘香饼后,教师借助美劳区为幼儿提供橡皮泥材料,鼓励幼儿依照外形特征、口感来制作盘香饼,幼儿在品尝之前完成拼盘游戏,最后由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优点,并且提供更多的拼盘审美方案。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制作了小笼包子、芋圆、菱角等美食来招待客人,丰富的游戏材料能为幼儿的自主化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幼儿在材料使用中增强了对本土美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充分重视下午茶的搭配,确保“色香味俱全”,使幼儿在良好的食欲中获得快乐体验;“实验场”的设立基于室外延伸活动,涵盖邀请助教、社会实践等内容,使幼儿在活动参与中了解社会实践,有机会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文化学习更具趣味性。电视节目“舌尖上的常熟”之传统小吃访谈系列介绍了盘香饼,为了使幼儿体会到本土美食的口感、文化等,教师可以邀请当地师傅带着食材在幼儿园中完成现场展示及讲解。幼儿们在现场观摩了整个美食制作过程后,能加深对盘香饼的印象与了解,该辅助教学活动能体现幼儿学习的拓展性。在《家乡美食》的主题活动中,由于某些活动不适合在班级展示教学,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走进本地的美食基地,让幼儿感受到美食的制作乐趣、美食的生产过程。由教师、助教、家长行程的教学团队能提升活动开展的安全性,同时充分发挥本土课程资源优势,使幼儿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丰富社会交流经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给予幼儿广阔的实践空间,鼓励幼儿在美食文化探索中提升事物认知能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美食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史蓉.提高表征能力,丰富儿童游戏——以中班游戏“家乡美食城”为例[J].好家长,2018(28):76-77.
[2]郭芸吟.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中班课堂的有效提問[J].好家长,2017(21):186-186.
[3]狄峂伟.浅议美食节目《顶级厨师》的本土化改造[J].中国电视,2013(6):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