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青春的残酷书写

2019-03-27 09:33庄敏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小帅抗争底层

庄敏

关注王小帅,是始于2014年的《闯入者》。当时这部影片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僅有一家影院安排了档期,且在两天后又被迅速撤下。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的王小帅,他所拍摄的电影注定与一般的商业片不同,甚至往往无法让观影者感到轻松。《十七岁的单车》当然也不例外——关于底层的话题,从来无法让人轻松。

十七岁的郭连贵从农村来到城市,他获得了一份送快递的工作,公司还为他配备了款式新颖的单车。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就要通过努力工作把单车变为己有时,他的单车被偷走了。老板承诺只要他把单车找回就可以继续雇佣他,于是他开始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寻找他的单车。

十七岁的小坚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单车很久了,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爸爸始终无法兑现承诺。小坚最终偷走了家里为妹妹准备的上重点高中的500元报名费,拿到二手车市场上买了一辆单车。

命运的巧合让两个少年相遇:小贵被偷走的单车正是被小坚买走的单车。两人为单车的归属权产生了争执,最终达成了同用一辆单车的共识。然而不幸的是,这部单车最后还是被毁坏了。

单车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它使两个少年的青春交汇在了一起,然而这种交汇并不美好。或者更确切地说,正是这种交汇凸显了底层少年青春的残酷。

对于小贵而言,进入城市谋生是改变他命运的重要途径。他的青春离不开打工赚钱,他以少年人的纯真相信着城市会回报他与他付出的辛勤劳动相等价的报酬。然而城市赠送于他的,却是单车的失窃。于是这个倔强的少年,便夜以继日地与命运进行着抗争。城市向来只看重他的实际价值,在这种时侯当然不会在意他受伤的青春灵魂,甚至这座城市里势利的人们在他刚犯下错误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抛弃他。辱骂、殴打、鄙夷,一一刻划在小贵十七岁的青春上。

而小坚呢,栖息在简陋胡同中的他,青春又比小贵好多少呢?膨胀的虚荣心、家境贫寒的自卑感、家庭矛盾的刺激以及被羞辱后无果的反抗,零碎地拼凑成了小坚的青春。少年敏感又自私的真实内心,在青春的欲望里暴露无遗。他自以为拥有一辆酷炫的单车就能够更有底气地活着,然而命运赠予他的只有那惊惶的逃跑。

小贵和小坚都是城市中的底层少年,那个繁华富裕的北京城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单车或许曾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青春能够与众不同,但这一切终究是镜花水月。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青春与其说是个人成长的经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对底层的挤压在他们身上的投影。一个有趣的细节也印证了这一点:《十七岁的单车》的英文译名为“Beijing Bicycle”,即“北京的单车”。在改革开放初期,每个人都将城市视为天堂,仿佛进入城市就能获得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小贵只是无数进城农民中的一员,他的残酷青春当然可以归结为他自己的不走运,然而以他为个例放大视角观察社会,不难看出在利益逐步解构了情义的城市发展大潮中,对进城农民的刻薄、轻视和压榨,恰恰是城市真实的一面。而小坚一家虽已在北京城扎根落户,但那微薄的家庭收入、简陋的居住环境以及令人几近窒息的生存压力,都仿佛是在嘲笑这个底层家庭与大城市的格格不入。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在发展的浪潮中早就遗忘了小贵和小坚这一类群体,以至于他们的青春都过早地蒙上了尘埃。

除去主角外,影片中还有另一个值得观众深思的角色。这个角色前后的出场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且没有一句台词。她总是穿着漂亮华丽的衣服坐在窗边,是小贵和他的朋友时常偷窥的对象,他们称她为“城里人”。然而后来他们发现这个貌美的“城里人”其实是和他们一样的农村人,她只是一户富人家的保姆。这名作为保姆的女子不仅偷穿主人的衣服,还企图偷出去贩卖,最后落得个被主人解雇的下场。大城市里不知有多少底层群体挣扎着要把自己变作真正的城里人,乍一看还挺神似,就如同那貌美的保姆。然而眉宇里的担忧始终是隐藏不住的,每座大城市都会用精明的眼光剥开底层群体虚假的外衣,于是他们就仿佛听见了当年赵太爷对阿Q说的那句“你也配姓赵么”。这真是可怜又可笑,一方面底层的残酷境遇自然使人同情,然而另一方面底层群体对自身的粉饰又难免让人无奈。

谈及底层青春的残酷,并不仅仅是因为底层和上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还因为底层间也往往有着对立和矛盾。就本片而言,小贵和小坚一开始就是相当敌对的状态,除此以外,小贵的朋友在得知“城里人”竟然是保姆后流露出的不是同情而是当初就应该得到她的态度也令人十分寒心。底层群体生存不易,秉性偶尔称作“凶狠”也不为过,彼此间施加的痛苦往往加重了底层群体的悲剧。追根溯源,到底还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酿成了恶果,还是生存的压力异化了人性。

当然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正如小贵和小坚最后同意了共用一辆单车一样,他们最终依然在残酷的青春中获得了成长。也许这种成长并不明显,甚至还带有斑斑血迹与丝丝苦味,但至少经历过这一切,他们都不再是那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少年了。影片中用抽烟暗示了他们的成长变化,两个人都是抽了第一口烟就被呛到却固执地继续抽第二口,这对于十七岁的他们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残酷的改变,他们以一种成人的方式别扭地成长起来,被强制着接受世界赋予他们的一切。

一个好的故事叙述者在书写底层时一定不仅仅满足于勾勒出令人感到悲哀的现状,他要么通过讽刺以警醒人们,要么通过暗示激励人们抗争,要么直接捕捉底层对抗现实的细节。在电影的最后,小贵一砖头击晕了毁坏他单车的人,并扛起单车穿梭在北京人山人海的街头。他身后汹涌的人潮对于他做出的抗争一无所知,然而他的人生已经悄然扭转了方向。这也许是王小帅企图通过电影传达给观影者的另一重深意:不要满足于“活着”的状态,特别是苟且存活的状态;不要停止与现实的抗争,特别是底层群体;不要把眼前的残酷归因于命运,其实每个人生的转折点命运都为你预留了选择的余地。这样看来结尾似乎又落入了灌鸡汤的俗套剧情,然而生命的闪光点正在于此。今日的我们其实已愈来愈疲于对抗,并美其名曰“认清现实”,而生命的悲哀往往在于,我们不屑的,常常是真的。

“王小帅的电影非常知识分子化,绝对不是平民的视点。但是并不代表他将自己和平民分开,也不代表他要将自己和生活切断。”著名影评人程青松如是评价王小帅。我想,如果能有更多导演将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对社会和底层的关注以及理性克制投入到电影拍摄中,姑且不论黄金时代能否到来,我们至少能够拥有一个不会荒芜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王小帅抗争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证 据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证据
偷电证据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