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2019-03-27 09:33黄若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访换位思考家校共育

黄若静

摘要: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的存在,从问题孩子身上有着问题家庭的影子,因此,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本人作为班主任的视角,坚持“将心比心,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以一个问题家庭中的孩子作为案例,着重从事件、对策、反思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每一个问题家庭的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导。

关键词:家校共育;问题家庭;家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问题频繁出现,例如:家长的工作太忙无暇关注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等等,问题家庭越来越多,而问题家庭的背后都可能会产生问题学生,我们作为班主任,无可避免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如何转变问题学生,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以下就从家访这个角度展开探讨。

我曾经所带班级中的一位学生叫小杰(化名),他是班上的一个脑袋机敏的男同学,但各科的学习成绩都差,同时,对待上课、作业、考试以及宿舍内务敷衍了事,经常违反纪律,还满口粗言烂语,同学们见他都避而远之,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受到一定的影响。刚开始,只要他出现问题,我就找他谈话,说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道理,但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除了批评教育与班规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得到他的父母的支持与配合,更好的对他进行引导与跟踪管理,由此,我与他的家长经过了几十次的电访以及三遍的家访。

通过几次的家访,我对小杰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理解:他老家在山东,自小学六年级从山东转学到顺德,他的父亲在山东当过教师,后来加入部队,现在是派出所的警察,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小杰却对他抱着“望子成龙”的态度,加上工作忙碌,脾气暴躁,小杰有什么过错就是一顿狂骂一顿暴打;而他的母亲是医院里有名的医生主任,学历高,名声好,对小杰从小溺爱却没有时间去照料他教育他。

我向小杰的家长详细地谈出小杰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小杰的爸爸就立刻说:“你们这里的制度就是不够严格,不够狠!我们以前在老家那边,只要孩子有什么不听话的,立马就给他几个耳光,要不就再来个揍打,我看他还敢不敢。我这个孩子就是不凶不行,越凶越好,把他那神气给压下来……”

我还留意到了贴在墙壁的一张“周末在家时间安排表”(周一到周五住校):

这个时间安排表是小杰的爸爸为小杰设计出来的,小杰一看到这张表格就皱起眉头,脸上一片赌气,眼里一串无奈。

我问小杰的爸爸,这张安排表小杰都全做到了吗。

小杰的爸爸说:“就是老是做不齐做不全,我才这么生气。”接着他就立刻面向小杰说:“你这没用的家伙,老爸帮你时间都安排好了,你还不做好,想当年我自己一个人扛一个村子的活都挺得住……”

小杰顶嘴:“老是想当年想当年的,要不就劈头劈脑的打呀骂呀……”

在此,我发现了小杰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长观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把凶狠和镇压作为教管孩子的主要手段;把责任往外处推,觉得自己的观点最权威;“望子成龙”的观念和倾向特别重;对孩子持着过高的估计和不切实际的要求;没有很好地与孩子沟通,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理解他们的心灵。

在这个时候,我问小杰的家长,自从小杰到顺德读书以来有否曾见过他哭泣。小杰的爸爸立刻说,没有可能,这孩子倔强得很,调皮得很,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动感情流眼泪的。

于是,我把小杰在学校跟我谈话谈心的时候的许多内心话告诉了小杰的家长,同时把小杰在《心语本》(我班每个学生设置的每周与班主任说心底话的本子)上写过的多次感受,拿出来给他们看。

****年**月**日

老师,谢谢你今天对我说的话,。其实,我并不坏的,老师,你说是吗?小学刚转来顺德的时候,有些同学经常欺负我,说我山东佬,又用脏话侮辱我,我觉得心里很难受,回到家想跟爸爸妈妈说,他们又没有时间跟我坐下来聊聊天,我就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盖着头哭了老半天,于是才学起粗言烂语想去反击他们。

…………

小杰的爸妈一下子愣住了,一个在他眼中逞强惯了的丫头,竟然有着溪水悠悠般的心河还斜织着细细密密的心雨。小杰的确在我这个班主任面前流过好几趟泪了,每一次听他的往事,每一次看他的眼泪,每一次在他违反了纪律或困惑不安的时候扶他一把的时候,我的心都有说不尽的复杂感受。

小杰的妈妈眼睛发红了,是泪光在闪动。小杰的爸爸眼里藏着困惑的沉思,不久,他抬起头跟我说:“黄老师,我是真心想孩子好,那,是我错了?我该怎么做呀?……”

我微笑着说:

“事情还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你的孩子很聪明,情感丰富,是可塑之材。其实,你的初衷愿望是很美好的,很希望小杰出人头地,甚至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他身上,只不过,也许你的方法有点不对劲,你想想。”接着,小杰的爸爸妈妈都轻松了一点,同时,他们提出了一些疑惑,例如,以为打不骂好象压不住孩子;以为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计划或生活就是孩子的幸福;以为调皮的孩子心里整天也就是想着干坏事,等等。

其实,当家长的总是觉得13、14岁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该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将心比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说,家长和孩子可以大家一起设计那个时间安排表,看看小杰的想法,也谈谈家长的期望和想法,从中沟通与引导;当他达不到家长或老师的要求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大骂一场,换个角度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关注和挖掘他的闪光点,当他有哪怕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他鼓掌和表扬,一天天进步,一步一脚印,教育就是细水长流的事!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与艺术,去发现孩子身上所掩藏的闪光点,架起互相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

猜你喜欢
家访换位思考家校共育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