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辩

2019-03-27 08:37孙进
法制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个人主义

摘 要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年时光。四十年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社会面貌、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坚持集体主义,坚持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能够实现经济连续四十年快速发展的重要精神保障。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抵制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文化的侵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作者简介:孙进,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227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1992年建立至今,也有二十六年之久。在这四十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列宁说:“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列宁选集》第二卷586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崛起,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导致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主体的多元化。这是我国社会当今各种伦理道德观念并存的内因。

打开国门之初,西方大量输入中国的不仅有商品、资本、技术,还有他们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虽然现在中国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后,成为了最大的商品输出国,最大的资本和技术输出国之一,但是在文化层面,在伦理道德层面,我们依然是承受冲击的一方,西方的伦理道德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这是我们面临多种伦理道德观念相互冲突、碰撞、交融的局面的外因。

在这场复杂的伦理道德领域的战争中,最为突出的一对矛盾,便是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中的集体主义伦理道德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个人主义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这一对矛盾,决定着我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最终走向,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总体价值目标。

那么在这场复杂的旷日持久的伦理道德领域的战争中,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立场呢?我认为,首先应当从观念的大厦的地基部分谈起。

一、何为个人主义

追溯历史,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无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还是从我国伦理思想史中寻找,都难以寻觅到“个人主义”的踪影。追根溯源,“个人主义”乃是西方输入我国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并非脱胎于我国的历史传统。那么,“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起源到底为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是否有明确的含义?如果有,它又是什么呢?

(一)个人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史

“个人主义”一词由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并赋予了其比较完整的内涵。但是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绝非由托克维尔创造,也并非仅仅具有百余年历史。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起源于欧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总的来说,个人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资产阶级在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封建势力进行“武器的批判”,也要拥有批判以人身依附和分封制为基础的封建势力的理论基础的“批判的武器”。因此,个人的价值的倡导和个人的解放的颂扬,便成了必然。这是“个人主义”价值体系的原点。

随着历史的前进,个人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发端于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巨匠们高高擎起人文主义的大旗,高呼“我是人,人的一切我都应当拥有”,呼唤个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个性,吹响了个人解放的号角;勃兴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社会契约论和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们书写了一幅幅“天赋人权”,“理性主义”的壮丽篇章,为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奔走呼号;进入十九世纪初,个人主义逐渐进入完善和变异阶段。一边走上了“功利主义”的道路,另一边继续沿着“个人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的代表思想家们尽管举着“为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旗帜,然而实际上却极力的颂扬“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利益”。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正式提出个人主义,并赋予其完整的内涵。

至此,“个人主义”这一概念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正式形成,并迅速为西方思想家们所接受,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基石。

(二)个人主义的内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个人主义”是这样解释的,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自由理念为核心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它强调自己的事由自己做主,外来的力量不得干涉或约束。法国政治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它使人们仅仅关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在哲学的向度上看,个人主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个人本身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人与人是生而平等的。从政治的向度上看,个人主义崇尚无政府主义,视国家为弊病,是阻碍个人利益实现的障碍。从经济的向度上看,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坚定守护者,它坚决支持个人用尽一切机会谋求财产,并完全按照自己的医院去处理财产。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来看,“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是有着明确的内涵的。

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就是其目的,集体、国家、社会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手段。由此可见,个人主义是将个人放到国家和集体的对立面的一种哲学。第二,从政治思想的角度来看,个人的民主和自由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它反对国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干涉,推崇“无为而治”或无政府主义。而今,这种个人主义在政治领域中的弊端也暴露无遗,为西方世界的改革带来了空前的阻力。第三,从财产制度的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财产私有制的产物,极力维护财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言,“个人主义也指一种财产制度, 即每个人(或家庭)都享有最大限度的机会去取得财产, 并按自己的意愿去管理或轉让财产。”即这种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石的财产制度是一种允许剥削,允许两极分化的财产制度。

(三)个人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私人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壮大,为个人主义在我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物质经济基础。再加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各种思潮伴随着大量商品、资本和人员一同涌入,进一步刺激了我国社会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今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那么随市场经济产生而产生的个人主义也应当取代集体主义,成为我国社会新的伦理道德原则。这种观点认为,个人主义并非“损人利己”,而是强调的是“每个人通过挖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 谋取自身的利益, 通过创造性的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发展”。这一系列观点在我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泛滥于我国社会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代表观点之一。

还有一种为个人主义辩护的观点认为,我国社会对个人主义存在相当的误解,直接将个人主义等同于了利己主义,然而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当反对利己主义,但是不应该反对个人主义。但是,事实到底如何呢?个人主义是否真如这种观点中提到的一样,与利己主义完全不同呢?“个人主义”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个人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他说,“利己主义可以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 久而久之, 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 最后沦为利己主义。”

由此可见,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温床,利己主义是发展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它们皆强调个人至上与个人中心主义,这必将导致个人私欲不断膨胀,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现象的出现,将本来同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相互割裂开来,制造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对立和矛盾,最终必将诱发严重的消极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社会矛盾。

二、何为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这一概念作为一种价值理论体系,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主义思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体主义的目的和价值目标也是为了维护和发展这一制度。集体主义思想表达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则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集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亦是发源于西方,并非起源于我国历史传统。

有一种观点认为,集体主义与贯穿于我国封建历史的整体主义同出一脉,是封建整体主义在我国迈入现代社会之后的变种,必将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其实经不起任何推敲。

(一)整体主义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之比较

整体主义贯穿于我国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这种整体主义的具体表现。“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讲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君为臣纲,即封建君主作为国家的代表,所有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君主,统治集团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个人的任何价值和利益在国家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都应当无条件的服从国家的需要;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父亲,丈夫作为家族利益的代表,家庭所有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家族的需要,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在家族利益面前实在微不足道。

而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利益优先,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马克思曾经指出: “ 只有在共同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新版第1卷第119 页)。邓小平亦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 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 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 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 不注意局部利益, 不注意暂时利益, 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 归根结底,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 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 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 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 那末, 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第175—176页)。由此可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首要原则,离开这一原则,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将无从谈起。

当然,我们所谈到的集体主义并非只重视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即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实现集体的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要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要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同时,集体也要充分关心个人的合理利益,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保障成员的合理利益,离开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利益, 集體利益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角度上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二者辩证统一,而并非绝对对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是偶然的,是暂时的,是眼前短期利益的矛盾,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则是必然的,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利益是相互依存,互为对方的实现条件的。

(二)整体主义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的发展史比较

在成书于1845~1846年,马克思所著的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书中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成书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亦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贯穿我国封建伦理道德中的整体主义原则是从我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中产生出来,是适应我国封建社会这种建立在氏族社会基础之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来看,虽然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然而这种公有制经济依然是建立在商品经济之上的。而毋庸置疑,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商品经济不过是一种点缀,从未有过任何成熟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的,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两种伦理道德体系的发展史上讲,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与封建的整体主义原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伦理道德体系。将两种伦理道德体系混同起来的观点是完全荒谬的。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实力已跃居全球前列,社会面貌亦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然而,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却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的总体价值目标也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偏转。

首先,从外因条件来分析,我国的崛起严重冲击了西方世界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再加上西方国家当前深陷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无法自拔,因此,中国的崛起令西方国家深感不安。在西方国家尝试了各种改革措施,却因阻力强大而无果后,自然首先想到的便是打压中国,削弱中国,甚至瓦解中国,以达到吞噬中国经济建设成果,缓解自身危机的目的。

然而,以中国今时今日之综合国力,任何的外部手段都已无法撼动中国,唯一的手段便是利用还未丧失的传媒领域中巨大的话语权优势,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影响中国,达到让中国陷入内耗甚至内乱的目的,从而使中国走上苏联的老路。

因此,西方国家这些年更是加大了针对中国的价值观的输入力度,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更是宣称:“要用八十万博客掀翻中国。”在这种国际环境中,要想抵御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的侵略,坚持适合我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中坚持自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

其次,从我国的内因条件分析,我国当下虽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导致伦理道德观念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因此,各种伦理道德观念并存亦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乃是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市场经济,而非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是符合绝大多数利益主体的长远利益的,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的,因此,坚持集体主义仍然是必要的,并且是需要大力提倡的,是不容改变的。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核心,便是思想领域的自信,是对我们的集体主义伦理道德观念的坚信。笔者相信,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中国人民必定会对我们的价值观念更加自信,必定會以更加自信的心态面对世界,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罗国杰.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求是.1996.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个人主义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漫画哲理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