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能力

2019-03-27 11:44吴兴
关键词:几何教学推理能力学习兴趣

吴兴

【摘要】 通过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几何证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几何教学 推理能力 高效课堂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203-01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最现实,最活动的心理成份,是学生动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推理和证明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的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的几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俗话说“几何头,代教尾”。几何证明入的比按枯燥,所以培养学生几何的兴趣是成功的前提。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诱发学生的动机,强化学生提高数学兴趣的动力源泉。从初中生心理状态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同时又易被兴趣左右,在有兴趣的活动中,思维最活跃,最主动,智力和能为也发挥最充分。因此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兴趣是每一个教师最应该注意的地方。

首先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生活的场景,教学课程的丰富材料,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情感。其次将几何抽象的知识用生动的具体内容来展示几何知识。例如教学两点的距离时,我们拿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你拿一根骨头,向远处抛掷,让一只小狗去叼这根骨头。让学生回答,小狗沿什么路线去叼呢?从而说明动物(狗)都知道线段最短。例如我们教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带着学生观察礼堂的人字架,为什么都选择三角形而不选择四边形呢?从而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又例如室内装饰,我们生活的家里装饰的墙壁,地板,窗台都运用了几何知识。由此可见这些生动的实例、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数学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寓教于乐”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利用学习进行抽象知识探索和学习,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提高思维积极性。

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同中也是个动手过程,对学生学习几何兴趣的最好办法是让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即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课本内容,抓住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再动手中掌握几何知识。例如在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中,我让他们同桌每个人画一个边长为4cm和6cm,其夹角为45°的三角形,然后剪下来,同桌之间相互比较是否重合,这样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简称SAS)。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边边时,我将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架的∠B和∠C是否相等,但手上没有量角器只有一把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①先在BC上截取BD、CE使BD=CE②在AB,AC上截取BF,CG,使BF=CG.③最后量DF和EG的长度从而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运用,加深了几何知识的巩固。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培养学生对几何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声形同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进行动漫演示,学生很清楚地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用同样的方法演示对应角相等,通过动漫演示,学生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兴趣时,并把只是运用于实际,才能真正的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兴趣的“主战场”。教师只能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方式,灵活多样地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苏建礼.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29.

猜你喜欢
几何教学推理能力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方法略谈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注重立体教学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探微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数形结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