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莲
【摘要】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对学生个体而言,合作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群体而言,合作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相互接纳和小组的团结。
【关键词】 合作学习 目标 兴趣 准备状态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55-02
当今社会是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也是高度重视合作的社会。合作学习发端于实践,它的发展并不仅仅靠许多精辟理论的支持,还需要实践和实证研究。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既要经得起理论的审视,更要经得起反复的实践。就好比教育领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多,仅目前已经被研究的就有几十种。如果合作学习运用得当,对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起到促进作用。若想组织好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有力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必须具有与该教学策略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扮演好相应的角色,才能有效、自如地运用它,并最终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可见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占據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合作学习,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去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下面是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以及结合自身感受,对如何开展低年级的合作学习这个问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中主要有两个目标: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学术目标是指学生在认知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学的出发点,是任何一种教学策略、学习方式都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清楚让学生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不要陷入“重合作形式而轻认知目的”的误区。学术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合作目标是学生在合作这种特殊的方式中应该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合作技能、合作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与交往的技能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合作学习开展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有利于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确定在合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目标。同时教师在合作学习实施之前要对教学情境做相应准备,考虑在什么样的环境进行合作。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而合作意识却相对薄弱,他们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来分享自己成功。如果教师强硬地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那么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效果。低年级学生天性是天真好玩,如果设置有趣而轻松的情境,他们的兴趣感大为激发。比如教一年级识字课中的“日”、“月”、“水”、“火”、“山”等字,展示象形文字让学生猜一猜,分组进行,并说出理由,猜得多就得一面红旗,这样使他们能够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关注学生的准备状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占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没有老师在旁指挥、引导,就会变成一团糟。学生的准备状态关系到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关注学生的准备状态,应先从认知水平入手,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一定认知水平上进行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对合作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另外,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实现优势互补,组员要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大家分享。在这里,教师要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准备。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知识面还不够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完善,比如举行毛泽东事迹交流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分工合作回去收集毛泽东各方面的事迹,让一个小组负责作品收集方面,一个小组负责收集出生家庭情况资料方面,另一个小组负责收集军事方面等等,再一起课堂合作学习分享自己收集的知识。
第二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紧密相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增加交往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合作在本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的必要性,强调任务完成需要合作学习。但是我们都清楚,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组员间相互抱怨,或是讨论问题不积极,部分学生不加思考而仅是附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的表现。因此,在合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正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也讲到,“低学段的学生在交际方面,能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好动,有着自己小世界,需要我们去教育如何尊重别人,倾听他人等。比如在分享知识时,同学在回答问题,部分同学就在交头接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提醒,教导。
最后,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合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高高在上,不虚心甚至不屑于学习,而在某些方面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鼓励评价。
同时,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学习时机,如在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以及意见产生较大分歧的时候等等,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比如在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展示读,应该怎么读,或者扮演动物角色,以及选择一种动物画一画等等,这需要分工合作,看哪一组表现好的,表演棒的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积极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说:“(教师) 不能只是把学生放在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方面指导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抓住机会,适时的点拨、指导学生,如我们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怎么说下去,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在旁点拨、引导。教师是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发挥监控者、协调者的作用。比如纠正学生的错误,提供帮助,在讨论中,有些学生会偏离讨论主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引回正轨;控制课堂纪律,防止噪音过大,一般低年级学生一旦开展什么活动、游戏之类,都会特别兴奋,有时会大声喧哗。在开展過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手势等方式来示意;防止冷场及个别同学未参与合作当中,提醒小组队长,使每一个学生参与进去,积极协调关系;同时不要偏向一方,教师要做到公正。因为低年级学生是很敏感的,要把握好分寸。
四、关注不同学生,运用恰当的提问策略
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古已有之,而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在成绩、能力特长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更明显,教师在实施阶段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指导和帮助。而弱势的学生是教师指导和帮助的主要对象,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在这里,教师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所欠缺的方面,如思维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动机等,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指导,给他们树立信心。其次,教师给学生的任务要有层次性,使弱势学生在他们能胜任的工作范围中,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找到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也要恰当的提问,注意要有针对性,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不能很好回答时,要注意启发,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和认同感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别爱面子”,所以老师在提问当中,把握好分寸,适当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的话,我们可以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你再思考一下,老师相信你会想到的,等下老师再请你回答。”或者是“你可以选一个同学来帮你回答”等等。
五、运用促进合作的教学语言
解释学习任务和合作要求要清晰、明了。在合作之前,教师要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说明学习任务和合作要求,避免含混不清。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你要抓住重点,讲述时间要合理,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多用鼓励、商量的语气,合作学习强调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也有利于良好合作范围的创设。比如“你的回答与众不同!”“你们小组最团结!”等等。
同时多用“我们”“你们”等表示合作小组的词语,积极依赖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推动合作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言语上要体现“合作”,如“请每组选一个代表来说明你们的看法。”“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也知道语言有分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非语言的沟通比语言沟通更能传达情感。教师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也是很重要的技巧,教师的肢体语言可包括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等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肢体语言来使用,因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上课使用肢体语言会更感兴趣更喜欢。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的课堂践行合作学习时,不仅要明确学习目的,关注学生状态,更要注意语言技巧等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低年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序有效地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廉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批准号:2017LJYB075)
[ 参 考 文 献 ]
[1]盛群力,郑淑贞著 《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7.
[2]伍新春,管琳著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4.
[4]靳玉乐主编 《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200-201,224-225,236,248.
[5]胡朝兵,张大均著 《团队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9.
[6]刘玉静,高艳编著《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7](美)约翰逊(Johnson,D.W.),(美)约翰逊(Johnson,R.T.)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 《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8]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