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芬
[摘 要]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中学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流动人口子女。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地域、家庭、先天条件、教育资源的不同,而在心理、性格、认知水平等的发展程度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因此在这些学校实施差异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3-0024-02
一、产生差异的原因
农村初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与城市同级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根据近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发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地域环境
农村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流动人口子女。 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由于各省市所采用的语文教材版本的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建构的知识体系会有不同。再则,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成长环境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导致了语文学习的差异。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父母工作不稳定,而出现不断转校的情况,甚至有时会被迫中断学习。
2.先天条件
俗语有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柏拉图也说过:两个人不会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这表明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区别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一首现代诗歌为例,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可能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引导,就可以理解诗歌的意蕴。而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在教師细致的对每一句诗进行多次解读后,他们仍然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
3.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受课堂教学的制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统一和规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中采用“齐步走”“一刀切”等单一方式,或只关注那些优等生和学困生,忽略了班级中的中等生。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和对中等生的忽视,会使学生因教学进度的推进而形成更大的个体差异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有的学生不但基础好,学习能力还很强;有的学生在一些方面比较欠缺,比如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语文教师应当“察其言,观其行”,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学好其他的课程打下基础。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夯实自身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认知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教学,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
1.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对学生充分了解是实行差异化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根据平时在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及对他们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并将他们科学分类。
其次,教师要从第三方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原来生活的省份,家庭环境、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个体性格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等,将它们作为分析学生的依据。
最后,教师要依据“同伴互助”原则,把学生按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与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寡言少语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形式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小组内各个个性特点的学生都有,大家可以相互合作,互助互利,共同学习。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但帮助了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赢得了友谊,而且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又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那些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不但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在同学的帮助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两类:学习兴趣浓厚,基础好,能力强的组成住校生班;而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则组成通校生班,这在客观上为语文教师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了便利。
2.教学目标设置差异化,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课时教学目标、专题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阶段性教学目标等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例,对于学习基础特别好,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要求较高的学期教学目标,在完成主题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有关语言使用方法的知识,如如何倾听,如何在正式场合和讨论中发言,如何讲故事,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做班级日志、海报、广告等;而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语文教师则可以为他们设置要求较低的学期教学目标,如将这学期的3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减少至1到2次,在“知识和维度”的目标中减少相关的专题任务等。
在设置课时目标时,教师也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的《回延安》一文,教材要求背诵全诗,这时语文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背诵《回延安》整首诗或其中的某一章节,或熟读全诗。这个目标的设置,使记忆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让他们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课堂上常见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一些学生则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那些始终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成就感,从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大道之行也》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行理解疏通文义,笔者只做简单的引导和布置任务,并及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笔者在课堂中引入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背诵《大道之行也》”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影像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掌握背诵方法。又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皇帝的新装》时,针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笔者按照“尊重、欣赏、帮助、指导”的原则,选择了能够让每个学生独立学习的朗读分析法和讨论探究法等。通过朗读分析法,讨论探究法等,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掌握分析人物、探究主题的方法。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在教学時,让学生在课堂中表演“皇帝在大典上穿上新装”这一幕,并将表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体会文中这个皇帝愚蠢、丑陋、可笑的形象,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巧设课后拓展作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差异化也是差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还是在课外。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而不管是随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它们的量以及难度是可以设置和调整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布置更多的难度更大的作业。以“阅读名著”为例,古今中外的名篇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因而让学生在课余品读经典,背诵经典,感悟经典,就成为语文作业的永恒内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完成学期必读书目的阅读外,教师可列出学年阅读书目、三年阅读书目,要求他们广泛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背诵其中的佳句,抒写阅读感悟;而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除每学期的两本必读名著外,可按兴趣选择其他名著进行阅读,而背诵,抒写感悟这类作业,可用“朗读”“摘抄”类作业来替换。语文作业设计不求千篇一律,步调一致,但求灵活多样,契合个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除作业的布置外,作业的批改也应该体现差异化,只要学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例如,一个写字不端正的学生认认真真地抄写了作业,语文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既要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要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尚书·学记》有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关注教学实践的得失,重视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考虑不同层次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从而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裴良.浅谈中学语文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09(13):82.
[2] 侯力华.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0(9):101.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