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同频共振”研究

2019-03-27 00:59王惠莲
商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王惠莲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助于推动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为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事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要求高职院校跨出国门办学,通过培养沿线国家的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积极向全球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加强对国际教育事业的系统规划,高标定位,高质要求,根植地方,优势先行,畅通渠道。拓宽并深化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健全完善国际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与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同频共振”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C41;G42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193-04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调查数据显示,来华留学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迅速,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增幅平均值超过2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主要发力点。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培养事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为推广“一带一路”朋友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同时为我国的文化传播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学生学成归国,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新力量,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战略给高职院校带来崭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

一、高标定位,反向设计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方案

2016年我国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就明确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模式。2016年浙江省在《关于在高职院校实施优质暨重点校建设计划的通知》鼓励高职院校跨出国门办学,鼓励省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配合涉外企业面向当地员工举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及学历职业教育,并吸收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浙留学,为沿线国家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培养,是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研究“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变化,结合各国市场发展需求,立足高校自身优势,高标定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反向设计出符合世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展系列工程,实施多样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2014年至2017年期间,“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平均得分由41分递增至63分,增幅达到53.66%。研究指出,截止2016年,我国企业已在沿线20余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领域广,投资额度高,为相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提供了18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的高职院校,需加强同相关企业的联系,明确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层次、技能与素质,了解部分行业的特殊要求,以国际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需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深化、类化、细化各级要求,提高国际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助力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高职院校在加强同企业联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17年6月“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成立,成功构建了合力共赢的资源互利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规划的相互衔接,对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有重要作用。联盟通过峰会、论坛、博览会等形式,广泛利用高职院校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先进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精品的教学课程和资源、优秀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开展深度交流。目前,已有国内外39所院校,30余家行业、企业入会,形成国际经贸和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局面。高职院校应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做强做精相关专业,加强国内外的校际合作,多方协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国际职教共同体,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持。

在我国高职院校就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接收沿线国家政府的委派,二是接收企业的派遣,三是寻求自身的发展。这三种需求,又以寻求自身的发展占主导。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调研这些国际学生的学习诉求,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人才市场现状、语言文化背景、商业法则、法律体系、行业标准等方面,参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与启示,充分进行职业分析,以国际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专业设置目标,以培养国际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沿线国家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为质量检验标准,系统设计高职院校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

二、高质要求,完善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极少数实现了与国外课程的衔接,因此在学分互认、专业规划、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来华国际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其生源质量、基础教育背景、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整体偏低的问题。随着我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宽进严出”,提高国际学生出口质量,势必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趋势。唐现文、钱建中等(2018)认为,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少,2015年在高职院校的留學生仅3847人,2016年4741人,留学生规模小、招生培养模式不够清晰、合作交流机制平台与管理体系尚不完备。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多侧重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对专业的教学多与中国学生趋同培养,且绝大多数为中文授课。国际学生由于其高中的教育背景、汉语的基础未能与中国学生水平相抵,因此给专业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大力发展国际教育事业,一些高职院给国际学生打造绿色通道,实施“宽进宽出”的政策,教学质量难以符合相应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国际化办学,在学生成长成才、国际化办学、社会服务贡献力等方面取得突破,从多维度质量方面,探索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际学生的教学管理机制,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简称《规范》),首次制定了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规范文件,在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录取和预科、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一《规范》的制定,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对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过程与结果双重评估,完善以职业人才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稳步推进国际学生的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以培养综合能力高的职业性人才作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国际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一般会经历汉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应依据其所处的阶段,制定、细化相应的评估标准。

汉语学习阶段,以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评估标准,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相应的汉语等级。如学满一学期,需达到HSK二级水平;学满两个学期,需达到HSK三级水平;学满三个学期,需达到HSK四级水平。三个学期结束后,学生进入预科学习阶段,以学生所选的专业为基准,开设相应的专业知识导入及深化课程。专业学习阶段,制定知识地图,根据不同年级建构评估表。评估表的构成,需结合专业所需的知识模块、技能模块,评估需细化到学生具体需掌握的何种能力。同时,邀请行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毕业生对专业的课程设计、评估表进行讨论监督。社会实践阶段,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对国际学生的考核采用三方认定,即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企业评估、学校评估等。

高职院校应加强同政府教育部门的互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推动国际学生的教育标准与现有的本科教学评估、工程教育认证等接轨。同时,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职业人才需求,与相关国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根植地方,打造语言、文化、专业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是国际学生了解中国、贴合当地生活的重要窗口。文君,蒋先玲(2015)认为,“一带一路”的人才目标,应以“立足中国情怀、放眼国际视野、承担社会责任”为基础,着力实现“人才进口——人才培养——成才出口”的一体化发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培养,需要创新载体,开展中国文化的推广工作,需要根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地方与教学内容深度融的“第二课堂”,从而更有效培养出真正懂中国、通中国、爱中国的国际学生。高职院校应将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专业发展根植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使语言教学呈现具象形,文化教学呈现立体性,专业教学具有根基性,积极打造深度融合的“第二课堂”。

(一)加强课程思政,创新和丰富中国概况教学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截止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中国概况》课程,但由于受到师资、教材、资源等因素影响,现有的《中国概况》课程在对教学效果的统一规划和实际调研方面仍存在进步空间。《中国概况》的教材目前已出版发行十余种,图书市场上也有不少书籍虽未以《中国概况》命名,但内容相近。这些教材能基本满足课程教学需求,也存在着诸如教学对象不明确、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宽泛,教材缺乏实用性等问题,高校试图通过一门课程实现对中国文化面面俱到的介绍显然难以实现。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中国概况》教学,应以中国发展的现阶段为讲述重点,以地方城市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高校的优势专业作为讲述要点,以课程思政理念及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精选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新和丰富中国概况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立体体验,实现课堂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有效的教学,不只是知识单纯的灌输过程,而应启发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加入学习中。语言教学,是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统一。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学生的汉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时,应注重创设具体、真实、立体的情境,做到“教”、“学”、“做”相统一。高职院校应结合地方的情况,将课堂教学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例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优势,将国际学生的教学,融合了岳麓书院、橘子洲等湖湘文化浓郁的教学,让学生在游览、参观之中加深對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专业+汉语+文化体验”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动手操作+体验+成果考核的模式,在对国际学生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参观等活动,并融入南通特色文化体验等。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则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通过举办孔孟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四进工程”为导向,积极打造精品课堂,组织留学生走进义乌市场、社区、展会和农村,开展教学和实践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将中华文化的展示与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语言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和语言交际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因此,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教学,应根植地方的历史、经济、文化现状,充分挖掘内涵性故事,创新教学活动载体,打造课堂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巧用线上资源,构建文化教学新生态和新范式

大数据时代,国际学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环境变得高度智能化,海量的线上资源,为传统的语言教学注入活力。高职院校可通过电影、纪录片、示范课、广告资源等渠道,筛选精品的文化主题,为国际学生开展相应主题讲座,打破固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支撑和服务国际学生教学,以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切实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个性化发展。以“筷子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筷子相关知识的讲授、筷子的具体使用、游戏互动、观看视频、课后推广、比较分析等六个环节,启迪、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的筷子文化。其中,筷子的视频可以引用央视在2014年春晚中插播的公益广告《筷子篇》。

因此,将国际学生的培养,根植地方文化,构建“课堂——校园——地方——中国——线上资源”五位一体的语言、文化、专业教学体系,提升国际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建构不同国家有效的专业认知框架。

四、优势先行,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促进特色专业国际化发展

大学的综合排名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的选择,高职院校在综合排名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居于弱势。高职院校需要深入调研来校国际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专业,提高办学知名度。以加拿大卡纳多学院为例,该校的航空类专业独具特色,专业建设已超过40年。航空专业大类下设的飞机维修专业,包括飞机结构的维修、飞机发动机的维修和飞机航空电子的维修等在加拿大的知名度排在前列。该校做大做强航空类特色专业,对在校学生实施“宽进严出”政策,并通过行业监管、毕业生回访、省属工会的多层监督,确保这一专业几十年保持同类院校前列。因此,该专业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学习。我国的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专业的辐射作用,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创建以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等专业为主干,以飞机制造、航空机电、航空电子、轨道交通、智能通讯等专业为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促使优势专业走出国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来校就读。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则可依托外贸行业新业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国际化、专业建设国际化、培养过程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沿线国家输送外贸行业人才。

2016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其中高职高专类43所院校150个专业入选,入选数量排名前15的高职院校具体分配如下表:

浙江省高职高专“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数量

地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借力优势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打通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分互认机制,形成完整的人才吸引、深度培养、高效聘用体系。以图表中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和国际教育是该校的三大特色之一,该校的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产品艺术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社会工作等5个专业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专“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势的形成,与该校大力提倡的创业教育;产品艺术设计优势专业的形成,与该校倡导的创意教育分不开。国际教育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三大特色,该校年招收国际学生1000人以上,招生规模稳居浙江省同类院校前列。数据调查发现,该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占60%及以上,这与该校的地缘优势分不开。该校位于浙中地区即义乌,是一座融入全球的开放度极高的城市,也是“新丝路”的支点城市。每年来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余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从义乌采购的商品出口至世界各地,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将该校国际学生培养即国际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将有助于推动该校优势专业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同时,借助原有的优势专业,对于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高职院校积极对接、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行业标准,有助于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建立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体系,最终提升国际学生的培养质量。

五、畅通渠道,完善政策咨询、文化交流和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教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国际教育事业中,教学质量是关键,涉外服务水平是保障。高职院校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如招生政策咨询、跨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实习机会创设、就业岗位的提供、创业条件的供给等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文化交流项目和比赛日益增多。例如,“汉语桥”、“留动中国”、“梦行浙江”、“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参与比赛。2018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国际贸易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300名国际学生参加。这些比赛为国际学生搭建了文化及专业技能交流的平台。在就创业服务方面,可借鉴杭州的跨贸小镇的管理模式,专设“来华留学生创业园”和“来华留学生创业馆”,为国际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公司注册服务、免费工作签证办理、半年免费财务托管服务、免费一年的水电物管费等,并依托跨贸小镇综合服务中心,专设来华留学生人才服务窗口,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代办签证、创业资助申报、投资创业注册登记等服务。

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必须紧紧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不断推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的内涵式發展。“一带一路”既是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推动人文交流、民意相通的和平友谊之路。无论是开展经济合作,还是推进人文交流,关键都在人才。国际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和文化,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著,“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9.

[2]Abbott,A.M.Silles.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 [J].The World Economy,2015(5).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的通知http://www.zjedu.gov.cn/news/148187422609223872.html

[4]唐现文,钱建中,张红红,杨晓志,张响英.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发展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

[5]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3).

[6]陈丽,伊莉曼·艾孜买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近10年发展变化与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10).

[7]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责任编辑:纪晨光]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