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艺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从学生成长的规律而言,小学是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学段,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开展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精准的课外阅读指导,以此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经验、形成阅读体会、生成阅读体悟,最终内化为自觉的阅读习惯,是每所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精准选购儿童能读、乐读、会读的图书,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育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一步,能够做到让学生有好书可读。除此之外,在精准选购图书的基础上,精心配送与投放图书,让学生随时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是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二步。
目前比较可行的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开展儿童读书调查,向学生发放图书简介,由他们投票决定选择阅读哪些图书,再选购得票较多的图书供学生阅读。第二种做法是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经验来配置图书,由每个班级推荐一至两位阅读达人,形成一至六年段都有学生参与的选书团队,依据他们的阅读喜好来选择图书。
在学生家长队伍中,不仅有重视学生阅读的,还有本身也喜欢阅读的,他们比较了解学生阅读的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家长资源,让他们也参与到学校的选书购书活动中。
当下,社会上有许多有识之士在宣传倡导儿童阅读,他们对儿童阅读有较深入地研究,不仅了解儿童读物,还懂得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并筛选出很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报。学校在选购时,应当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为书库推荐好书。
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建立起一支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组成的选购图书队伍,基于儿童视角,兼顾家长与专家视角,购书有据,购而可读,读而有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选购图书。
一是放在图书馆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借阅;二是设立班级图书角,让班级的学生随时阅读;三是利用学校的开放空间,让学生随地阅读;四是根据阅读难度与学生的阅读经验按年级配送图书;五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定点、定人配送图书;六是设立网上图书馆,方便学生选读图书,并留下阅读的轨迹与心得。通过上述多种途径,营造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阅读时空,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亲近图书,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段,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是新生入学阶段,这是人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点。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他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都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在踏上学习之路时,为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于是,他们特别能够配合学校的活动,此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便有了最大的可能性。二是转学插班时机,这也是一个较佳的时间点。学生与家长对于新学校同样充满新奇感,也会比较愿意配合学校,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每个学段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也是不同的,一年级识字不多,以绘本为主;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开始由绘本向拼音读本过渡;到了三年级,就要引导学生脱离绘本和拼音,学会纯文字阅读,因为纯文字的读物能够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几个时间点要找准,要及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预备铃响的准备时间,每天大课间各项活动的过渡转换时间等,这些时间虽短,也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火花。利用这2-5分钟的课余时间,可以推荐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分享一篇读书心得等。
每天中午,学生到校之后到上课的这段时间,很多学生无所事事,或聊天,或冲跑打闹,大多数在玩耍嬉戏。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不安全隐患,还给第一节上课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把这段看似鸡肋的时间,用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就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学校可以安排班科任教师进行轮值,组织和指导学生安静地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与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这些活动如果设计得精妙,能真正起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作用。
购书习惯是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第一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书市”活动,但是类似活动的设计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的特点,并没有与良好的购书习惯培养进行有效整合。“书市”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即对购书者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购书者购前要做到“四看五想”,并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四看”即一看售书者的书评,二看内容提要,三看书籍目录,四看部分章节,之后在“四看”的基础上做到“五想”:一想是否需要,二想读书目的,三想是否适合(阅读能力与购买能力等),四想阅读时间(买了以后如何安排阅读时间),五想读后图书购处置。通过书市活动培养学生购前思考的良好习惯,这一做法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为有效。与此相配套,可以对卖书者提出“三思”的要求:一思书评如何撰写,二思图书如何定价,三思图书如何“推销”。这样整个书市活动的设计就更加完美、更加精妙,附加值更高。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大多数班级的图书角是依靠学生捐赠来实现的,但是,捐书活动只能丰富图书,而没有达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捐书活动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步,赠书者试写书评。学生在捐赠图书之前,必须在自己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撰写书评,写出推荐他人阅读的理由。第二步,受捐赠的班级学生读书评,即受捐赠者必须在认真阅读书评的基础上选择图书。第三步,评书评。受捐赠的学生在读完所选捐赠图书之后,必须评价捐赠者的书评写得好不好,对捐赠者的书评写出评语,或提出修改或补充的意见建议。这一连串的活动设计,使捐书活动的价值大大提升,学生捐书的过程不仅仅是爱心的实践,更是阅读与写作训练和提升的一次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养成“写书评、读书评、评书评”这一良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本着从学生需求出发、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切实通过精心选配阅读图书、精准把握培养时机、精妙设计阅读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搭建优质的平台,真正履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应然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