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

2019-03-26 09:35唐鹏程胡晓军王小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说课

唐鹏程 胡晓军 王小荣

【摘要】文章结合学科教育特点,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简述了《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的主要流程及内容,以便同行交流探讨,旨在提高《医学遗传与优生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说课 医学遗传学 优生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8-02

说课是高校一种常规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1]。课程说课即是针对一门课程阐述其性质地位、内容设置、改革创新等,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

下面作者就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这门课程,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评价和特色与创新四个方面展开课程说课。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1.课程理念

医学遗传与优生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类疾病或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的学科,属于生物医学的分支。医学遗传与优生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研究人类性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与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优生提供相关依据,从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理论和实验共计36学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①知识目标: 掌握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的特征、遗传机制;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和优生的主要措施;熟悉系谱分析法的应用及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了解遗传病的特征及种类、对人类的危害。②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制作临时标本、能够完成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性染色质的标本制备和观察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开展遗传咨询,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优生。③素质目标: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病人和同事、关爱生命,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改进个人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材选用高江原教授主编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遗传与优生》。该教材在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必须和够用”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把握住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遗传病为中心,全书共八章,划分为三大模块(如表所示),所有章节都围绕遗传病进行模块化教学,突出重点及难点。

(1)课程的重点 遗传的細胞和分子基础,常见临床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与防治方法及优生措施等。

(2)课程的难点 染色体畸变发生机制,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复发风险估计、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3)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多讲多练,课后辅导,多举实例、化难为易等办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课程活动设计

理论课教学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进行SPOC教学与目标教学相结合。即“教师上传资料、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课前学习及自学检测——教师课前对学生学习效果督查——课中讲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点评——案例讲解促进知识内化——讨论、总结与反思。”

实验课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课中教师启发性讲授——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点评、反馈实验效果”。

3.教学方法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学生其特点是起点低,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指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要合理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对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尤为重要。

针对学生的学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讲授法 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医学遗传与优生学的前沿动态,深入学习遗传学知识,系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

(2)讨论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提问、点评、个别指导等方式,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临床奠定基础。

(3)案例教学法 医学遗传与优生学授课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以遗传为基础,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各类遗传病教学时,引入临床真实病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4)“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遗传病预防、遗传咨询与优生等章节的教学时,选取合适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最大程度的模拟临床实际,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树立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空间上,以实验内容为载体,边学习知识边做实验,实现“学中做”;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做中学”。

4.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板书、挂图展示等)其优点在于操作灵活自如、可以随机应变、方便临场发挥、直接影响学生、留有想象空间。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如MOOC、SPOC等)其优点在于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交互性、模拟性、可重复性、高效性等。因此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三、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体现在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实验实训报告及课后作业和章节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占15%,实验实训操作及实验报告占15%,课后作业及章节考试占10%。终结性考核以理论考试形式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四、特色与创新

1.建立了“三联系”的教学模式。

根据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建立了“三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理论教学与应用实际相联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进行遗传咨询及指导优生的能力。

2.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以遗传病为主线展开,由问题导入教学,开展以“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强化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快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医学遗传与优生学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国刚.“说课”的理论与操作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6:58

[2]李新伟、张群芝、周伟等.护理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说课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3.6

[3]王一英.谈如何进行《优生学》说课设计.中国西部科技,2014.1:119-120

作者简介:

唐鹏程(1986-),男,硕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和天然提取物抗菌研究。

猜你喜欢
说课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
“滴水藏海,心怀感恩”教学设计
说课之后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