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亚炯
【案例描述】
在教学《植物写生》一课时,小浩同学移动桌子时碰到了小明,小明没站稳又碰倒了小月桌上的花盆,导致花盆摔坏。而这个花盆是小浩从隔壁班借来的。
【辅导过程】
看着已经无心写生的学生,我决定临时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就花盆打碎一事展开讨论。
一、集体讨论,直面问题
课堂教学中,如发生突发事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直面问题。
师:“打碎了隔壁班的花盆,同学们觉得该怎么办?”
班级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赔偿。
小明:“我觉得不应该赔,因为我们不是故意的。”
师:“同学们说说,不是故意打碎的,应不应该赔偿呢?”
生:“要赔偿的,因为这个花盆是隔壁班的,隔壁班的同学一定会前来讨要,所以肯定是要赔的。如果是我们自己班的,就可以不赔。”
师:“打碎别人班的东西要赔偿,打碎自己班的东西可以不赔,同学们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生:“我觉得就算是自己班的花盆,打碎了也要赔,因为花瓶是集体的东西,即使是不小心碰倒的,也应该负责任。”
师:“小浩,你觉得呢?”
小浩:“应该赔偿。”
师:“小明,你是坚持不赔的观点,还是认可赔偿的观点?”
小明:“要赔的。”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都认为,即便花盆是不小心打碎的,也是要赔偿的,对吗?”
生:“是的。”
在我的引导下,关于赔偿一事,学生们达成了共识。
二、理性思考,明晰责任
在达成赔偿的共识后,“谁来赔”就成了关键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与分析,明晰责任。
师:“大家觉得这个花盆该由谁来赔呢?”
生:“应该由小浩赔,因为事件是由小浩引发的。”
生:“应该由小浩和小明一起赔,花盆是因他们二人而打碎的。”
师:“小明,你觉得应该是小浩一个人赔偿,还是你和他一起赔偿?”
小明:“应该一起赔。”
小浩:“我觉得小月也应该一起赔。这个花盆放在小月桌上,老师在课前说花盆应该放在讲台上,小月将花盆放在她桌上,又没有很好地保护好花盆,所以,她也有责任。”
师:“关于小月是否应该赔偿,请大家发表意见。”
在激烈的辩论中,小月主动站起来说:“我愿意赔偿。”
师:“小月能勇担责任,这非常棒!大家给她掌声鼓励。”
关于赔偿一事,学生再次达成共识,由三位当事人一起赔偿。
师:“大家认为三位同学怎么赔偿合适?”
生:“三个人平均分摊。”
生:“可以根据事故责任大小按比例分摊。小浩最大,小明次之,小月最小。”
班长:“我觉得应该把赔偿的钱平均分成6份,小浩赔偿其中的3份,小明赔偿其中的2份,小月赔偿其中的1份。”
师:“假如这个花盆是30元钱,按照班长的意思,该怎么分配金额,谁能解释一下?”
小月:“就是把30元平均分成6份,30除以6等于5,也就是平均每份是5元钱。我赔偿其中的1份就是赔5元,小明赔偿其中的2份就是赔10元,小浩赔15元。”
小月:“我同意平均分摊。”
小浩:“我也同意。”
小明:“我不同意,我坚持按班长说的比例赔。”
小月笑。
师:“小月为何而笑?”
小月:“因为不论是平均分摊,还是按比例分摊,对小明来说,赔偿的数额都是一样的。”
师:“请你以30块的赔偿总金额为例,到黑板前演算一遍给同学们看。”
小月上前演算,小明恍然大悟。
于是,花盆打破后“谁来赔”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亲身践行,勇于担当
在厘清责任的同时,如何负责成为教师这一环节引导的重点。
师:“三位赔偿的同学,你们赔偿的费用从哪里来?”
小浩:“我用零花錢赔。”
小明:“我用压岁钱赔。”
小月:“我会向父母说明原因,请求父母支援。”
师:“很好,很高兴你们都想好了对策。”
师:“老师发现无论是三位打碎花盆的同学,还是其他在座的同学,都是有责任心,并勇于担当的人。很凑巧的是,老师前段时间养的小植物被冻坏了,我办公桌上有一个多出来的花盆,这个花盆,我就送给三位同学吧。希望大家能一起将花移植到新花盆中,送到隔壁班,并诚恳地向隔壁班同学道歉,可以吗?”
“可以。”小明、小月、小浩齐声说道。
至此,打碎花盆的事件顺利解决。
【案例反思】
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不陌生。这些教学预设之外的事件,常常会让教师感到两难:是让突发事件不了了之,把突发事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降到最小?还是以突发事件为契机进行道德引领?在这一堂美术课里,我选择了后者。责任意识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发展的必备品质,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直面问题、明晰责任、勇于担当,是花盆打碎背后独特的教育意义。也许这件事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但能成功唤起孩子们的道德自觉,我认为就已经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作者单位: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315300)
责任编辑 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