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2019-03-26 08:04
光明中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患侧

陈 静

面瘫可因周围性面神经炎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局部水肿,从而引发血液循环,若实施西药治疗,虽可缓解一定症状,但整体效果不佳[1]。从中医理论分析,面瘫主要表现为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平坦或变浅、迎风流泪、眼睑闭合不全、眼裂扩大、患侧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神志不清、味觉消失等,在发病期间,早期可因络脉空虚、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导致邪气直中阳明、气血阻滞、营卫不和、久聚不散、少阳经脉,进而引起经脉失养、经气阻滞,因此在治疗时,需秉持舒筋活络、扶正祛邪原则[2]。通过针灸联合推拿按摩后,能够达到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疗效,在面瘫治疗中,可消退水肿,增强局部组织代谢,恢复面神经功能,改善全身和面部微循环[3]。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治疗措施在面瘫患者中的价值,如下文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面瘫患者,采用奇数偶数法分成2组各50例,患者均为2017年8月22日—2018年8月22日收治。观察组平均病程(8.56±1.32)个月,平均年龄(68.49±2.43)岁,男性29例,女性21例。对照组平均病程(8.29±1.41)个月,平均年龄(68.52±2.89)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2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辨证分型中医辨证:目前分为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风热中络证、风寒袭络证。1)气虚血瘀证:少苔脉涩,舌质暗可有瘀斑,口眼歪斜;2)风痰阻络证:脉弦滑,舌苔黄或黄腻,舌质胖,咳吐痰涎,胸脘满闷,体胖身重;3)风热中络证:脉浮数,苔薄黄,舌质红,口渴,发热汗出,耳后高骨压痛,牙龈肿痛,口眼歪斜;4)风寒袭络证:脉浮缓,舌苔薄白,耳下压痛,肌肉关节酸痛,头痛,无汗。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能够坚持治疗3个疗程以上;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能够自愿配合本次试验;3)患者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正在参加其他医疗试验患者;2)处于产褥期或妊娠早期患者;3)合并心脏疾病、精神病、高血压等患者;4)肿瘤因素引起的面瘫患者;5)永久性面神经损害所遗留的面瘫患者;6)合并神经病变、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迷路炎、中耳炎、腮腺炎等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在头下垫放薄枕,操作者需一只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只手以摩法、揉法等推拿手法对面部进行初步按摩,3~5次后,促使患者脸部肌肉放松,随后从患者额部正中线开始,向太阳穴两侧延伸,利用大鱼际肌和掌面朝向前下方转移推拿按摩,在抵达耳部后,稍微放松,手法需尽量轻柔,随后以中指的指腹对承浆穴、颊车穴、地仓穴、迎香穴、阳白穴、攒竹穴、双侧太阳穴点按按摩,每次3~4 min,对健侧翳风穴和健侧风池穴进行一指禅法按摩,直至患者感受到胀痛感和酸麻感,并加强对侧合谷穴和肩井穴的拿法按摩,每日1次,整套按摩手法需维持20~30 min。观察组采用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推拿按摩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针灸治疗:主穴:双侧太冲、合谷,患侧下关、颧髎、四白、颊车、地仓、阳白、翳风、攒竹。血瘀证配三阴交、足三里;风痰阻络证配丰隆穴、外关穴;风热中络证配曲池、外关、大椎;风寒袭络证配列缺、风池等。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浅刺,得气后留针20 min,并配合捻转补泻法。

1.5观察指标对比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4]:口轻度不对称,眼睛用力能够完全闭合,肌张力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对称,但存在轻微连带运动;有效:眼睛用力时可完全闭合,上额运动微弱,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半侧面部痉挛;无效:眼睛无法闭合,上额无运动,面部静止时不对称。面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B分级法)[5]:主要评估眼轮匝肌、流泪、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眼裂大小、额纹深浅等情况,总分满分为27分,3分代表患侧完全丧失功能,处于重度异常状态;2分代表明显不对称,中度异常;1分代表轻微不对称,轻度异常;0分代表正常。

1.6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面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例,±s)

3 讨论

面瘫又称之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从中医角度分析,面瘫属于“卒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范畴,在临床较为常见,病因病理为虚、风、寒,久则兼瘀,早期可由风寒之邪、脉络空虚、血液亏虚、正气不足、劳动过度、卫外不固、营卫失调,导致流窜经脉、风寒之邪、经脉失养、气血痹阻、阳明络道不利、口眼歪斜、脉络不通,引发面瘫[6]。

通过推拿按摩治疗能够吸收水肿组织,顺畅传输,改善局部组织末梢循环功能,提高面部神经的兴奋度,扩张面部脉细血管,加速神经炎症物质分解,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刺激肌肉活动,利于肌肉组织和受损神经的恢复,改善神经营养,发挥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功效,但单方面治疗仅能够疏通表浅经络,无法彻底疏通气血,因此还需联合针灸治疗[7]。针灸可激发局部经络之滞,改善血脉瘀阻、温散寒湿,促使气血充足、经络通畅,用于面瘫患者中,不仅能够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恢复肌肉收缩神经功能,调和气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还能够改善受损神经,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舒缩功能,刺激患侧神经兴奋性,修复受损神经,消除水肿症状[8]。

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推拿按摩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刺激面神经各主要分支的走形部位,利于面瘫症状恢复,重建或全面恢复麻痹面神经功能,降低神经元细胞和神经纤维组织变性,增强肌纤维收缩,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炎症吸收,减少炎症扩张,恢复表情肌和咀嚼肌。其用于面瘫治疗中,能够明显恢复和维持面部功能,重建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反射功能,改善组织营养,促进血液循环,激发人体经气,调整肌张力,发挥止痛、活血、祛瘀、消水肿等功效。

总而言之,推拿按摩配合针灸能够恢复受损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消退,用于面瘫患者中,可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患侧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更 正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