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有 陈瑞发 余白桦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反酸等表现[1,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找到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将采用回顾性对比的方式,探讨中医理气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4.5±7.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8±0.4)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0±8.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2.0±0.6)年。纳入对象均同意参与研究,统计学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指标均衡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要求。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对象经检查均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符合痞满“肝胃不和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者、肝肾疾病、精神疾病、药物过敏者及妊娠哺乳期女性。
1.3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西药治疗,方法:选取兰索拉唑胶囊(湖北华世通潜龙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66197)30 mg/次,1次/d,莫沙必利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51719)5 mg/次,3次/d,指导患者于餐前口服。观察组在上述西药基础上联用中医理气和胃汤,基础药方:柴胡10 g,白芍15 g,枳壳10 g,黄芩15 g,蒲公英30 g,木香(后下)10 g,佛手10 g,延胡索15 g,大腹皮30 g,竹茹15 g,瓦楞子30 g,法半夏10 g,甘草5 g。2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评价标准1)以《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为基础,比较2组的症状评分:主症胃脘痞闷,根据症状轻重分别记录为2、4、6分,次症为上腹痛、腹胀等,根据症状轻重分别记录为1、2、3分,计算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2)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消失,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缓解,证候积分减少80%~95%;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80%;无效:未达到上述3项标准之一或病情加重。
2.1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例,±s)
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不良反应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不做分组对比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掌握,临床倾向于与胃底对食物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心理因素及胃肠动力不足相关[4,5]。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为主,研究使用的兰索拉唑胶囊和莫沙必利胶囊是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两类药物[6,7],但从过往应用的情况来看,单纯西药治疗不仅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同时治疗后复发的可能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价值。
中医学中并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根据疾病的症状可将其归结为“胃脘痛”“胃痞”的范畴[8,9]。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脾气虚、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型[10]。研究所使用的理气和胃汤中,柴胡、木香具有温中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之功,枳壳行气、消积、散结,可消胃脘胀满,并具有降低平滑肌张力的作用,木香、白芍联用,补泻兼顾,一散一收;诸药联合应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11,12]。
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各项数据结果提示理气和胃汤联合用于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另一方面,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常规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应用中医理气和胃汤可取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性良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